六代机“歼36”颠覆式创新:柔性开裂式舵面,连续变弯度

军事 02-17 阅读:22199 评论:28

9年前,那时歼20还处在定型前试飞阶段,杨伟总师在那年谈下一代战机时曾这样说道:我反对将现有的技术简单组合后就视为一个新的东西,未来仍然需要跨代的技术进行推动,例如新的材料、新的探测方式、新的作战武器、新型发动机等等。我们现在正处在新技术诞生的前夜,它的出现将为世界航空武器的研发提供新的支撑,而我们或许就是这些技术的拥有者。

如今两款六代机横空出世,中航工业用雄辩的事实证明,我们的确就是“新技术的拥有者”。

以歼36为例,该机为构建全向宽频隐身优势,翼面布局全面做减法,相当简洁,简洁到只用一个词就能形容,就是“三角形”。

歼36可以说是“三无”,既没有垂直尾翼,也没有水平尾翼,更没有鸭翼,是典型的飞翼式布局,在这种条件下还要有高机动能力。

三台发动机的暴力推进,以及相当充裕的翼面积,使得该机的翼载荷特别低,这就为高机动创造了条件,但这仍然不够,还需要复杂的飞控设计,以及灵活的舵面设计。

可以看到,歼36机翼尾部设计有多个开裂式舵面,如何能让这些舵面在飞行员需要的时候快速响应呢?

尾部翼面就尺寸而言是非常薄的,再有开裂式布局,舵面就是薄上加薄,这就对作动机构的设计提出了更为严苛的工况条件。其实早在多年前,我国就攻克了可以连续转变弯度的“柔性舵面”技术。

早在以歼10、歼11为代表的四代机阶段,翼身融合技术就开始了工程应用,而到了六代机阶段,则将翼身融合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柔性舵面就是面向“翼身融合”和“轻质高效的变形应用需求”发展而来,这种舵面可以与飞机机身、机翼等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几乎没有缝隙。

六代机的颠覆式创新正是靠这些点点滴滴的新技术突破,以及大系统工程组织能力的养成,才得以实现。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3-07 03:51:31

    四无,连尾焰都没有

  • 2025-02-18 01:41:03

    机腹进口还有四代机的特点

  • 2025-02-18 07:41:06

    变形还能保持流畅的曲线,也就高级隐形战机才能逼出这样的设计工艺,这个是工业设计的创新巅峰。

  • 2025-02-19 13:17:09

    嗯!有翅膀和莱特兄弟当年的差不多。

  • 2025-02-18 04:44:26

    高级货,相当于垂尾,起到稳定作用

  • 2025-03-10 20:44:34

    一切都得经过实战和市场的实际

  • 2025-03-01 20:45:54

    卧槽,原来如此!机翼竟然是柔性的

  • 2025-02-18 18:03:23

    哥哥,动图涉密了吧?

  • 2025-02-17 19:58:14

    杨总说没说不知道,但是就这发展,想证实

  • 2025-02-18 10:31:43

    每个不起眼的零部件,都是黑科技。祖国万岁

  • 2025-02-27 12:27:51

    公开的,这玩意儿是材料与控制结合,没几个国家能玩

  • 2025-02-18 08:17:35

    五代机美国人定标准,六代机由我们来定标准。

  • 2025-03-06 17:23:34

    三角翼远端的舵面主要是用于细微姿态控制的,飞机的激烈俯仰需要中近端那几个作用筒控制大面积机翼来完成,单三角翼的缺点是飞机连续转向时舵面由于喘流的原因效率下降,还需要推力矢量发动机改变喷气方向来弥补,印度阿三那飞机由于没这技术所以几十年都解决不了机动性问题。

  • 2025-02-20 07:02:48

    航空航天分不开。

  • 2025-03-29 00:12:47

    变形机翼,高级玩意,只有中国有这特殊材料、结构设计、控制算法和制造工艺

  • 2025-03-06 17:00:45

    没进气口那得是七代机,上电推,空天飞机。

  • 2025-03-06 23:24:52

    三台引擎的战斗机,这得多强大啊

  • 2025-02-19 07:41:02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 2025-02-18 01:18:24

    反正减速的时候,屁股像花一样的打开了

  • 2025-03-16 16:32:41

    美国可能30年内都掌握不了这技术吧[呲牙笑]?除了被泄密了

  • 2025-02-27 21:51:51

    泄密又如何?他们玩不了!

  • 2025-02-18 06:20:22

    杨伟早说了六代机是变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