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的滑油箱里有一团报纸,飞豹的氧气瓶里没氧气,乱象频出
这两天在看已退役试飞员徐勇凌的飞行笔记《鹤舞凌霄》,里面提到2个关于飞行安全的事例,比较印象深刻,分享出来大家一起看一下。
1.歼-8滑油箱里有报纸1998年5月,徐勇凌驾驶一架歼-8准备起飞训练。在滑行过程中,徐勇凌发现座舱里的一个红色信号灯闪了一下。虽然只出现了一次,出于飞行员的职业警觉,徐勇凌还是中断了起飞,并把飞机滑回停机坪。在这过程中,徐勇凌发现滑油压力表出现异常。指针先是回指到零,然后又迅速恢复了正常。随后机务人员对飞机进行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而且在多次开车检查时,前面出现的异常都没有复现(问题不能复现是最头疼的事)。滑油,顾名思义是起到润滑作用的油料。它会覆盖在机器表面,让机器之间的摩擦降低,减少损耗,也让机器的运转更流畅。而且,滑油还能起到冷却(滑油是循环的,可以带走热量)、清洁(机器摩擦产生的金属细末或金属颗粒以及外来杂质可以被滑油带走)的作用。之前讲AL-31F发动机就提过,因为它的滑油系统不够完善,导致歼-10出现好几次停车的事故。所以,滑油系统对飞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稳妥起见,这架歼-8的整套滑油系统都被拆了下来,返厂检查,仍旧没有发现问题。甚至有人怀疑,徐勇凌的报告是否属实(飞行笔记里的原话)。一直到半年后,一位技术专家被请来继续检查这个故障,发现滑油箱有异常。随后滑油箱被锯开,里面发现一团报纸,是1992年的《工人日报》。
滑油箱里怎么会有报纸?生产和检测工作是怎么做的?要不是徐勇凌的警觉和专业,及时发现这个异常,没准就会酿成一次事故。
2.歼轰-7“飞豹”的氧气瓶里没有氧气2004年8月6日,徐勇凌参与一次歼轰-7“飞豹”的试验,他在塔台指挥。当时的试验是假起飞,即飞机在跑道上滑跑一段距离后就停下来。至于具体是试验什么科目,飞行笔记里没提。但是,当飞机加速到100千米/小时,却没有减速的迹象,看着像要真的起飞了。塔台指挥员立即下令飞机减速,得到的却是后舱飞行员的报告(飞豹是双座):前舱飞行员好像是晕厥了。后来飞豹总算是停下来了(但是谁操作减速、停下的,徐勇凌也没提,应该是后座飞行员也能控制飞机吧),机务人员立即冲向飞机。前舱飞行员真的处于晕厥状态,还是被大家抱出座舱的。事后检查,发现氧气瓶的氧气含量为零。
如果只是漏气,不会漏的这么快。而且,飞行员不会那么快就晕过去
供养系统有故障,导致没有氧气。难道,起飞前没有做全面的检查工作吗?
飞行确实是一件高风险的事,出现事故也不奇怪。
但是,像上述两个事故,是完全不应该出现的。这又不是什么设计问题,或者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纯粹就是工作没做到位。
真是乱象频出。
最后,给大家科普一下徐勇凌。徐勇凌是中国空军的试飞员,1993年他与李中华、张景亭同赴俄罗斯格罗莫夫试飞院学习,获得欧美各国认可的试飞员资质证书,成为我国首批三名国际试飞员之一。徐勇凌参加过歼-8II中距弹打靶(发射A弹)、歼-8III试飞(该项目后来下马)、歼-10试飞等多个重要任务,获奖无数。另外,徐勇凌也是空军试飞员中唯一跳过两次伞的。第一次是1987年,徐勇凌驾驶歼-6做编队飞行时与长机相撞。飞机失控后,他和长机都跳伞并获救。第二次是1999年,徐勇凌试飞歼-8III,起飞后两台发动机都起火了,飞机失控,只得跳伞。以上两次跳伞经历,徐勇凌都在《鹤舞凌霄》详细描述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两次跳伞,却依旧可以继续从事试飞,可见徐勇凌的飞行素质有过硬。
网友评论
-
2024-12-10 14:56:55
98年和04年的新闻,看来空军最近20年没出过这种问题
-
2024-12-25 18:48:48
滑油箱有发面团属于事故,报纸是哪来的?
-
2024-11-26 12:34:38
之前,很多军工企业还没执行流程管理,确实存在漏洞。推行之后,基本杜绝了。军工企业是最早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但我并非表达赞同小编所说的事情存在。如果真存在,会有一大批人上军事法庭。
-
2024-11-29 22:48:14
军功都能这样啊
-
2024-11-26 02:48:35
这可不是个好人,至少不完全是个好人,小便你什么意思?
-
2024-12-09 12:06:31
说明汉奸间谍早就出现
-
2024-11-28 11:03:13
这是敌特干的活!
-
2024-11-27 10:12:33
其实就是间谍干的事,内部间谍还是防不胜防
-
2024-12-15 01:26:03
玄学观察眼 我只能告诉你们,我们周围的敌特要远比你们想象的多得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