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有钱政府是个550万人口小国!中国"国库"竟然不止一个?

社会 03-16 阅读:78 评论:0

在全球金融的宏大格局中,主权基金作为国家财富管理与战略投资的关键力量,以其庞大的规模和独特的运作模式备受瞩目。

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新加坡的主权基金体系以及中国的两大主权基金,分别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经济特色与战略规划,在财富积累与投资领域展现出卓越的能力与智慧,为世界呈现了主权基金发展的多元样本。

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能源驱动与透明投资的典范

挪威,北欧的一个国家,仅有550万人口,却孕育出了管理规模超1.8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主权基金——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其资产规模达本国GDP的360%。

这一惊人成就的根基源于挪威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

1969年,北海石油的发现开启了挪威的财富之门,尽管储量难与中东产油大国抗衡,但在欧洲地区独占鳌头。

北海石油

2000年时,挪威每日石油产量约300万桶,如今虽有所下降,仍保持在每日近200万桶。天然气储量同样可观,俄乌战争后,其天然气收入大幅增长,甚至超越石油收入,每年能源总收入超1000亿美元。

该基金虽名为养老基金,资金却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与中东石油国家的主权基金性质相似。在所有权结构上,它归属于挪威全体人民。

挪威央行(挪威银行)组建了一支不到1000人的专业团队负责管理与投资,以减少政治因素干扰。挪威政府代民众持有基金,任何资金动用都需国会批准。每年,挪威政府从基金提取约3%作为财政支出,占年度总支出的20%,用于构建挪威优质的社会福利体系,如免费医疗教育、父母合计一年的带薪产假等。

投资风格上,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以极致透明著称。

官方网站实时展示总市值,数据每秒刷新13次,还提供各类投资统计分析与原始数据,以Excel表格供用户免费下载,涵盖投资公司、类别、股权、估值等详细信息。

官方网站实时展示总市值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不透明、易滋生腐败,挪威国会禁止基金涉足私募领域。

在投资类别上,基金分为债券、房地产、新能源基建与股票四大板块。新能源基建投资规模较小,总估值约20亿美元,占总资产1‰;房地产项目投资288亿美元,占比1.8%,低于其他主权基金;债券占比26%;股票投资占主导,达72%,涉及八千多家公司,持有全球股票市值的1.5%。

自2008年起,基金成为全球主要股票买家之一。其投资遵循分散化原则,不集中持股,不干预公司决策,类似巨型全球股票ETF,属典型被动投资,降低了管理成本与舆论风险,自1998年至今,平均年化收益率达6.3%。

新加坡主权基金:多元架构与协同发展的模式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作为全球第七大主权基金,管理资产约8010亿美元。

新加坡与香港经济模式相似,作为亚洲重要港口金融中心,保持经常账户和金融资本账户双顺差。但新加坡表现更为出色,不仅服务业发达,贸易与实业加工也成绩斐然,贸易顺差远超香港。

新加坡三大基金

近年来,新加坡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例不低于15%,2008年前一度逼近30%,积累了大量财富,形成新加坡央行的外汇储备。

与香港将外汇储备统一纳入外汇基金不同,新加坡采用多元管理模式。

新加坡和香港经常账户

部分外汇储备留存央行,形成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基金,其余设立GIC和淡马锡控股。MAS基金肩负调节新币汇率重任,投资风格保守,90%资产配置于债券。

如2022年美国大幅加息时,MAS基金动用三分之一储备维持新币汇率稳定。

MAS基金动用三分之一储备维持新币汇率稳定

GIC作为主力投资力量,投资风格标准专业、稳扎稳打,注重风险控制。资产配置上,债券、股票、房地产与私募股权投资各占三分之一,地理分布全球,亚洲地区投资稍多。

GIC发布的投资报告专业、真实,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过去20年,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真实投资回报率为3.9%。

淡马锡控股投资风格激进,聚焦股权类资产,超一半投资于风险较高的私募股权及初创企业,虽资产规模相对较小,但市场曝光度高。

新加坡这三只主权基金相互协作,构建起有机的金融投资生态体系。基金收益一半上缴政府,利息收入占政府总收入的五分之一,成为最大收入来源;另一半留存基金滚动增值,独特的收益分配机制(NIR机制)推动着新加坡经济的持续繁荣与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

中国主权基金:外管局系与中投公司的战略布局

中国拥有全球前三大主权基金中的两家,展现出强大的国家财富管理实力。

这两家基金分别代表了中国主权基金的两大派系——外管局系和中投系。

华安投资作为中国外管局的子公司,是外管局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管局负责管理中国的外汇储备,华安投资与华新、华欧、华美等公司作为外管局的驻外机构,各自负责一部分外汇储备的全球投资,投资方向各有侧重。

外管局

外管局系资金来源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目前约3.2万亿美元,另有2000吨黄金及部分特别提款权,占全球总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以上。

近年来,外管局有意减少美元资产投资,尤其是美国国债,从2015年前持有超1.2万亿美元降至目前约7500亿,与日本央行大量投资美国国债的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CIC)成立于2007年,由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央行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设立,后政府增资490亿美元。

中投属财政部管理的正部级央企,旗下有中投海外、中投资本和中央汇金三个子公司。

中央汇金主要负责国内投资,是国家队的重要力量,持有众多国有金融公司股份,如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在A股市场,中央汇金多次在股灾时入场救市,发挥了稳定市场的关键作用。

2024年2月14日,证金公司将三分之二持股划转至中央汇金,信达、东方、长城等三大资管公司也将超一半股份划转,使中央汇金成为众多券商大股东,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国家队中的核心地位。

中投成立初期海外投资遇挫,后逐渐走上正轨,2014-2023年海外投资收益率达6.57%。

资产分配上,三分之一为公开市场股票,16%为固收,48%为另类资产,包括私募、对冲基金、房地产、基建等,其中大量资金投入一带一路相关项目。

境外投资组合分布

挪威、新加坡与中国的主权基金,凭借各自独特的发展路径与投资策略,在全球金融舞台上绽放光彩,为国家经济发展与财富增值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与思考。

文本内容源自@小Lin说的视频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