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元机票改签费24400元,但重新购买同期航班却仅需要1800元左右!

魔法山丘 2025-11-17 14:22:29

1890元机票改签费24400元,但重新购买同期航班却仅需要 1800 元左右!旅客质疑:“改签费这么贵,变相逼你退票重新买,但退票只退回 400 块钱,这合理吗? 1890元机票改签费24400元?离谱操作背后,谁在收割消费者的无奈? “这不是明摆着抢钱吗?” 当网友盯着手机屏幕上24400元的改签费时,整个人都懵了。他三个月前在去哪儿网买的国际机票才1890元,如今行程有变想改签,却被泼了一盆冷水——改签费竟然是原票价的13倍,比重新买一张同期航班的机票(仅1800元左右)贵出十几倍。更憋屈的是,要是选择退票,只能拿回400多元,相当于大半个机票钱都打了水漂。 换谁遇到这种事都得气炸:改签是为了方便调整行程,怎么反而成了“天价陷阱”?明明重新购票更划算,却要在“亏1490元退票”和“多花2万多改签”之间二选一,这哪里是服务,分明是逼着消费者认栽。 随着事件发酵,去哪儿网和海南航空的回应来了,却没解开大家的疑惑。平台说改签费是“订单舱位+票价差+改签手续费”打包计算的,自己只是“代收”,钱最终都给了航空公司;航司则解释,国际机票改签费出票时就固定了,这笔天价费用是高额手续费叠加新旧舱位差价的结果 。说白了,网友买的1890元是特价舱位,退改签规则本就苛刻,而改签时匹配的是目标航班的高舱位票价,一叠加就成了天文数字。 可这样的解释,消费者根本不买账。民航局早就明确规定,退票费不得高于客票实际销售价格,还要求实施“阶梯费率”,不能搞“一刀切”的苛刻规则 。现在改签费远超原票价,甚至比重购还贵,这难道不是违背了政策初衷?更让人诟病的是,这些复杂的计费规则、舱位差异,购票时往往藏在密密麻麻的小字里,普通消费者根本没精力逐字研读,等发现问题时早已陷入被动。 有过类似经历的网友纷纷吐槽:“上次买特价机票想改签,手续费比机票还贵,最后只能弃票重买”“平台和航司互相推诿,问费用明细都说不清楚,感觉就是霸王条款”。还有人算过一笔账:24400元的改签费,能买13张原票价的机票,这样的定价逻辑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其实,航司和平台口中的“成本弥补”“权利义务对等”并非不能理解。特价机票本就是为价格敏感型旅客准备的,适当限制退改签可以避免资源浪费,这符合市场规律 。但“限制”不等于“宰割”,改签费高出重购价十几倍,早已超出了合理的成本范畴,变成了对消费者的变相收割。尤其是国际机票的退改规则,缺乏统一标准,不同渠道、不同舱位的规则五花八门,消费者稍有不慎就会踩坑。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种离谱的退改规则,本质上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被动处境”。行程变动往往事发突然,消费者没有太多时间纠结对比,航司和平台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设置了“要么花天价改签,要么认亏退票”的两难选择。可民航服务的核心是便民,而不是用复杂规则给消费者挖坑,让“改签”这个便民选项形同虚设。 事件曝光后,不少网友呼吁:“应该设立统一的退改标准,让费用透明化”“购票时必须突出显示退改规则,不能藏着掖着”。这些诉求其实很简单:不是反对合理的手续费,而是反对暗藏陷阱的天价收费,反对模糊不清的计费规则。 目前,涉事各方还在核实订单细节,但这件事已经给所有消费者提了个醒:买机票尤其是国际特价机票时,一定要提前看清退改签规则,必要时截图留存;遇到天价手续费,要主动要求平台提供详细费用明细,通过12315等渠道维权。同时,也希望航司和平台能正视问题,优化计费机制,让退改规则更合理、更透明,而不是用“规则如此”来敷衍消费者。 毕竟,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口碑,把消费者当“冤大头”的做法,终究会失去人心。当改签费不再离谱,当规则不再藏坑,才能真正实现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退改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机票退改规则 机票退一赔三 航空改签 机票退机票 机票退改攻略 机票退改签陷阱 铁路退改签收费

0 阅读:13
魔法山丘

魔法山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