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铁娘子魏德尔发出警告:千万不要把中国和俄罗斯混为一谈。她指出,中国是一个自信的民族,历史上遭受过很多侵略,现在正是这个民族最强盛的时候,招惹他们后果很严重。 这位在德国政坛刮起旋风的女性看得很透彻,中国这个在几千年历史中始终自视为“中央之国”的文明古国,骨子里镌刻着极强的民族自信和文化底气。她在我国生活六年的经历让她比那些只会看报告的欧洲政客更懂得,与中国人打交道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而非居高临下的说教。 魏德尔抛出的“对中国讲诚意,对美国拼实力”观点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直接剖开了欧洲当前最深的困境。欧洲人过去太擅长“骑墙术”了,一边靠着北约寻求美国保护,一边又渴望抓住中国市场的机遇。如今国际局势剧变,这种左右逢源的好日子正悄然消逝。 中方是不是威胁?魏德尔的回答带着东方式的智慧:“你不去惹恼他,那就没事”。这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一个经历过百年屈辱的民族,对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敏感已融入血液。欧洲某些政客却像看不懂地图的盲人,非要在台湾、南海问题上试探中国人的红线。 看看数据就能明白中德利益绑定有多深:53年来双边贸易额从24亿美元猛增到7858亿美元,相互投资接近2600亿美元。德国汽车、化工产品离不开中国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和供应链同样为欧洲注入活力。这种共生关系不是某些人喊着“脱钩”就能轻易切断的。 欧盟跟着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时,魏德尔是少数敢于站出来反对的清醒者。她算得清楚这笔账: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占有近三分之一份额,而中国电动车在德国的占比尚且有限。这种“搬石砸脚”的决策,最终受伤的是自家企业。 与美国打交道则需要另一套逻辑。欧洲这些年吃够了苦头,美国一边用《通胀削减法案》挖走欧洲制造业,一边高价向欧洲出售能源。乌克兰危机中欧洲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结果能源价格飙升、通胀高企,德国经济增速几乎归零。 魏德尔直指问题核心:欧洲要想摆脱“替美国挡子弹”的尴尬境地,唯有提升自身实力。欧盟向苹果、元宇宙开出巨额罚单,或许正是觉醒的开始。没有经济底气做后盾,欧洲在美国面前永远只能点头哈腰。 更令人深思的是她提醒欧洲别把中国和俄罗斯混为一谈的警示。这两个国家的历史脉络、战略目标截然不同,简单归类只会犯下战略误判。中国向来专注贸易发展,而俄罗斯更多是与北约进行安全博弈。 现实困境在于内部撕裂的欧洲难以形成统一声音。法国渴望战略自主,东欧国家却紧紧依赖美国保护;德国选择党虽在民调升至第二位,却因“极右”标签被其他党派孤立。这种内耗让欧洲在美中博弈的夹缝中愈发被动。 魏德尔穿着汉服走进议会的画面,与其说是政治作秀,不如看作一种信号:欧洲需要学会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理解中国。她甚至在社交平台用中文发送祝福视频,这种务实灵活的外交智慧,远比生硬对抗更能维护欧洲利益。 世界早已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的单极格局,新兴力量中心正在重塑全球秩序。欧洲若想在未来多极化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找回战略自主性。是继续做美国的追随者,还是成为独立的全球玩家,这道选择题考验着欧洲政治家的智慧。 魏德尔的言论能引发如此广泛共鸣,折射出德国民众对当前外交政策的深切不满。20%的支持率让选择党成为德国第二大政治力量,连马斯克都公开表态“只有选择党能救德国”。这股民意的背后,是能源危机下倒闭的企业主,是通胀中挣扎的普通家庭,更是对国家方向感到迷茫的市民。 欧洲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在旧梦中依偎美国庇护,还是勇敢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利益的新路?魏德尔提供的不是完美答案,而是一种清醒的思考。她的“两把钥匙”外交理念,至少为陷入困境的欧洲政治注入了难得的现实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德国魏德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