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寒冬来临,俄对乌能源系统的新一轮袭击已启动——发电厂、变电站等设施再度遭打击,而此次俄的策略出现关键转变:从钻防空漏洞精准打击,变为切断区域与统一电网的连接,重点瞄准东部前线及边境地区,通过破坏第聂伯河沿岸电网枢纽,孤立仅依赖一两座电厂的外围节点,让局部区域直接脱离全国电力网络。 更棘手的是,袭击手段升级让拦截难度陡增:俄大量投入“沙赫德”无人机与“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前者飞行低、目标小,可避雷达;后者突防快、轨迹机动,现有防空火力难拦截。两者组合形成“饱和式+高突防”攻击链,乌防空系统难以兼顾多威胁,前线能源设施几乎暴露无防护。 而打击的破坏程度已远超抢修能力:火力发电厂机房若遭直接命中,会彻底损毁。按当前进度,乌相关部门预估,计划性停电可能持续至2026年春季——接下来两个寒冬,乌民众将长期面临电力短缺、供暖不足的困境,民生与经济活动都将受持续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