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情报机构传来重磅消息:经过多阶段严密监控和情报搜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15 14:43:53

11月11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情报机构传来重磅消息:经过多阶段严密监控和情报搜集,成功识别并摧毁了一个由美国和以色列情报机构联合领导的间谍网络,涉案成员已在伊朗多个省份被逮捕归案。这则消息瞬间引发国际关注,让本就紧张的中东局势再起波澜。(财联社) 伊朗的反间谍行动绝非偶然。2025年6月以色列发动“崛起的雄狮”空袭后,德黑兰街头出现诡异现象:街头监控频繁捕捉到伪装成商贩的外国人,加油站出现用美元结算的异常交易,甚至清真寺的宗教活动都暗藏密码传递。这些细节被伊朗反间谍部门称为“以色列留下的马脚”。   德黑兰街头的监控摄像头最先捕捉到异常信号,镜头反复拍到一些伪装成街头商贩的外国人。   这些人的伪装算不上天衣无缝,他们跟本地商贩一样推着装满货物的手推车,在人多的街区吆喝叫卖,但视线却总飘离摊位,不自觉地往旁边的政府办公楼、军事设施和能源站点扫。   更可疑的是,这些“商贩”根本不在乎生意好不好,就算半天没个顾客也不着急,只在固定时间段出现在固定位置,时间一到就干脆利落地收摊走人,整个过程透着一股机械的刻意。   伊朗反间谍部门的探员通过面部识别技术比对核实,发现其中几个人压根没有在伊朗境内的合法入境记录。   紧接着,加油站的反常交易也进入了探员们的视线。伊朗国内日常交易大多用本国货币里亚尔,用美元结账在日常消费里本来就少见,尤其是在加油站这种民生服务点。   但探员们通过暗中排查发现,德黑兰郊区以及伊斯法罕等重要工业城市的部分加油站,频繁出现用美元付油钱的情况。   更诡异的是,用美元付钱的车,好多都没挂正规牌照,司机付款时还会特意戴着手套挡着手,跟加油站里某个特定工作人员快速对视一眼,交易完成就立刻开车溜走,整个过程超不过两分钟。探员们跟踪调查后发现,这些车最后都会开到境外人员集中的外交公寓或是外资企业驻地。   最让伊朗安全部门揪心的反常,出现在清真寺的宗教活动里。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神圣场所,一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象征,却被间谍分子当成了传递情报的隐秘通道。   伊朗反间谍部门通过对重点清真寺的隐蔽监控发现,有几个经常来参加宗教活动的外籍人员行为古怪。他们在祈祷仪式结束后,借着请教宗教教义的由头,凑到神职人员身边,聊天时会夹杂些看似平常却藏着密码的词,比如用“经文页码”对应情报等级,用“祈祷时间”指代交接日期。   这种密码传递的套路早有先例,英国情报机构就干过派间谍混进清真寺,借着宗教活动作掩护收集情报的事,这让伊朗探员更加确定这些人的间谍身份。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情报机构发现这些异常后,马上启动了最高级别的秘密侦查。探员们没有急着动手,而是用了一套多维度监控办法,把街头监控、通讯监听和线下跟踪这些手段串起来用,慢慢把整个间谍网络的轮廓拼了出来。   他们发现这个网络的层级划分得清清楚楚,美国和以色列情报机构的特工是核心指挥层,躲在伊朗境外通过加密通讯发号施令;在伊朗境内的涉案人员则分成不同小组,分别伪装成商贩、企业员工、宗教信徒等身份,各自负责情报搜集、信号传递和物资转运这些具体活儿。   监控期间,探员们还摸清了这个间谍网络的目标——相当明确,主要盯着伊朗的核设施、军事基地和能源产业相关信息。   美国和以色列联手搞间谍网络渗透伊朗,早就不是头一回了。历史上两国就多次合伙开展情报活动,2008年的时候,美国中央情报局就跟以色列摩萨德联手,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策划暗杀了黎巴嫩真主党前军事指挥官伊马德·穆格尼耶,当时用的就是美国造的小型炸弹,由以色列特工远程引爆。   这次针对伊朗的间谍网络,明显沿用了两国情报机构分工配合的路数,美国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以色列则靠自己在中东地区的情报网络优势,负责人员渗透和现场指挥。   攥着这个间谍网络的完整证据链,摸清了所有人的活动路线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情报机构决定动手收网。   11月11日凌晨,在革命卫队的统一调度下,分散在德黑兰、伊斯法罕、设拉子等好几个省份的抓捕小组,一起动手。   抓捕过程很顺利,因为前期侦查得足够精准,涉案人员压根没察觉到动静就被控制住了,现场搜出了一大堆搞情报用的家伙事儿,有微型摄像头、加密通讯器、伪装成日用品的录音设备,还有记录情报的密码本。   所有被抓的人都被带到指定地点接受进一步审讯,整个行动没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打乱社会秩序。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情报机构公布消息时强调,这次成功端掉美以联合间谍网络,就是对境外势力干涉伊朗内政、危害伊朗国家安全的有力反击。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