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冬天,21岁的小宁还是黑龙江佳木斯一所大学的大二学生,家境优渥的他没吃过什么苦,还积极参与学校创业团队,想着靠自己多赚点零花钱。可他万万没想到,一个学长“李哥”的提议,会彻底毁掉他的人生。 那天,李哥找到小宁,说有个“轻松活”:跟着朋友马哥去湖北荆州监利市取个快递,再送到指定地点,全程不用多问,就能拿到1万6的报酬。 李哥还特意解释,快递里是12根摩托车避震器,就是帮着转运一下。 对还在上学的小宁来说,1万6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大半年的生活费,而且听起来只是取个快递的简单活,他没多想就答应了。 出发前,李哥反复叮嘱他:“路上多注意周围环境和人,别大意。” 这话当时没让小宁觉得异常,只当是做事谨慎的提醒。 2020年12月28日,小宁跟着马哥赶到监利市,顺利取到了那个神秘包裹。 可就在两人打车准备把包裹送到下一个地点时,早已布控等候的民警突然出现,当场将他们抓获。 打开包裹的那一刻,小宁彻底懵了——里面根本没有什么避震器,而是4.4余千克的毒品甲基苯丙胺片剂(俗称“麻古”)。 原来,警方早就盯上了这个贩毒团伙,故意让包裹正常流转,就是为了抓获下游接货的人,小宁和马哥刚好撞进了法网。 案件审理时,小宁一直辩称自己不知情,说自己是被李哥忽悠了,可法院并不认可。 2022年4月,一审法院认定两人构成运输毒品罪,马哥因为是累犯被判死缓,小宁则被判无期徒刑。 之后家属上诉、案件发回重审又二审,最终还是维持了原判。 直到2025年11月,小宁的父亲还在向最高院申诉,他始终想不通:“孩子从没碰过毒品,家境也不差,怎么就判了无期?量刑太重了。” 这件事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看法不一。 一部分网友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1万6取个跨省快递,明显不合常理,正常人都该警惕,这就是贪小便宜吃大亏。” 也有网友共情家属:“21岁的学生社会经验少,可能真没意识到是毒品,无期是不是太严苛了?” 还有人吐槽:“犯罪分子就是专挑年轻人下手,利用他们涉世未深的特点当工具人。” 其实,这个悲剧里没有赢家,但小宁的遭遇绝不能简单用“冤枉”或“活该”来概括。 首先,法律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向来严厉,4.4千克毒品已经远超严重标准,运输毒品罪不以送到目的地为既遂,只要开始运输就构成犯罪,这是底线问题。 其次,小宁确实有疏忽之处,高额报酬、跨省取件、神秘叮嘱,这些都是明显的异常信号,可他被金钱冲昏了头,没有多想就入局,这也是他必须承担的后果。 但换个角度,21岁的年纪正是缺乏社会经验的时候,容易被诱惑、被利用,和那些主动贩毒的团伙成员相比,他的主观恶性确实要小。 家属觉得量刑过重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法律的底线不能突破,毒品对社会的危害太大,必须用重刑震慑才能遏制犯罪。 这个悲剧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超出正常报酬的“轻松活”,背后大概率藏着陷阱。 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上班族,遇到陌生人让跨省取件、转寄包裹,或者给高额报酬让帮忙“带货”的情况,一定要多留个心眼,果断拒绝。 年轻不是犯错的借口,侥幸心理更是致命的毒药。法律不会因为“不知情”就网开一面,只要触碰了毒品犯罪的红线,就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希望小宁的案例能让更多人警醒,守住底线,远离不明包裹,别让一时的贪念毁掉一辈子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