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冬,杨森宴请手下师长范绍增,准备趁机将他除掉。范绍增察觉不对,连夜乘坐汽艇逃回防区后,点齐人马进攻杨森。 1927年的川东暗流涌动,北洋政府崩溃后四川进入防区制时代,大小军阀各据一方征税养兵,俨然像土皇帝,而这年冬天一场精心策划的鸿门宴,彻底改变了川东军事格局。 杨森坐在万县军部的太师椅上手指轻敲桌面,这是他思考问题时的习惯动作,作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他控制着川东大片土地,麾下三个师两万余人,但是有个人让他如鲠在喉那就是第七师师长范绍增。 范绍增并非寻常军人,13岁便加入袍哥组织,在江湖上摸爬滚打多年,凭着义气和胆识拉起一支万人队伍,1922年投靠杨森后从旅长升到师长,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1925年杨森兵败出川时正是范绍增拼死护送才让杨森保住性命。 可权力面前恩情算什么,杨森推行军事集权将各师的大炮、机关枪全部收归军部,还抽调精锐组建执法大队作为私人武装,这些举措引起部下不满,尤其是范绍增。 范绍增在大竹县经营多年不仅控制着长江航运要道,每月仅过路税就有十万大洋进账,还垄断了当地的盐业和烟土生意,他用这些钱扩充部队、修建工事、储备军火,俨然一个独立王国。 更让杨森忌惮的是范绍增的袍哥背景,四川袍哥组织盘根错节,范绍增在袍哥中辈分极高人称范大爷,川东各县的袍哥舵主都是他的拜把兄弟,连杨森军中也有不少袍哥成员暗中向范绍增通风报信。 1926年北伐开始两人的矛盾彻底爆发,杨森想跟吴佩孚对抗北伐军,范绍增却暗中向蒋介石表忠心,这种政治立场的分歧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杨森决定除掉这个心腹大患,他的参谋团制定了周密计划:以商议防务为名,邀请范绍增到万县军部赴宴在酒菜中下毒,如果毒药失效就由埋伏的执法大队动手,为防范绍增逃脱,军部所有出口都布置了岗哨,江边的船只全部控制。 1927年12月某个寒冷的傍晚,范绍增带着两名卫兵来到万县,刚进军部大门他就感觉不对劲,平时只有两个哨兵的地方今天站了十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兵,每个人眼神都直勾勾盯着他。 宴会设在花厅杨森满脸堆笑亲自给范绍增倒酒,可范绍增注意到杨森的手在微微发抖,额头渗出细汗,这绝非寻常待客之态,更可疑的是花厅四周的屏风后面隐约有人影晃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杀气。 范绍增端起酒杯却没有真喝只是做做样子,酒过三巡他突然捂着肚子:军长我昨夜受了风寒,今天酒量不行先去趟茅房。 没等杨森反应范绍增就踉跄着往后院走,拐过走廊他突然加快脚步,推开一扇早就踩好点的小门沿着小巷狂奔,原来范绍增早有准备,他事先买通了军部的一个勤务兵,不仅摸清了地形,还在江边准备了一艘德国造的快速汽艇。 当杨森发现范绍增失踪时,汽艇已经开出五里地,执法大队虽然立即追赶,但他们的木船哪里追得上烧柴油的汽艇,范绍增连夜逆流而上,天亮时分就回到了大竹防区。 逃出生天的范绍增立即召集部下,当众撕下脸面:杨森这个王八蛋,老子为他出生入死,他却要害我性命,兄弟们跟他拼了。 消息传出川东震动,袍哥组织认为杨森违背江湖道义,纷纷支持范绍增,各地袍哥不仅提供情报、运送物资,还组织民团骚扰杨森的后方,更要命的是,杨森手下的第三师师长郭汝栋早就对杨森不满趁机宣布倒戈。 范绍增集结八千精锐配合郭汝栋的五千人马兵分三路进攻杨森,战斗在万县、开江一带全面打响,杨森虽然兵多但战线拉得太长又失去袍哥支持,补给困难节节败退。 关键时刻南京的蒋介石出手了,他早就想削弱四川军阀,趁机下令撤销杨森的军长职务,任命郭汝栋接任,范绍增则被任命为川鄂边防军司令,这个任命彻底瓦解了杨森的军心部下纷纷投降或逃散。 杨森兵败如山倒被迫退出川东辗转投靠其他军阀,而范绍增不仅保住了地盘,还扩大了势力范围,此战之后他得了个福将的名号,在川军中地位大涨。 这场由鸿门宴引发的战争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在防区制度下地盘就是一切,杨森机关算尽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范绍增在大竹经营多年,有钱有枪有人脉,岂是一顿饭就能解决的? 多年后范绍增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成为民族英雄,而杨森虽然后来也参加抗战,但这场鸿门宴的污点,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