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福克斯主持人追问特朗普:“为何不减少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人数?特朗普回答:“

史鉴奇谈 2025-11-13 11:11:08

昨天,福克斯主持人追问特朗普:“为何不减少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人数?特朗普回答:“裁掉来自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进入我国的学生,这将摧毁我们整个大学和学院体系,我不想这么做,我其实觉得有他国的学生是件好事,我希望能够与世界和平相处,美国高校体系依赖外国留学生经济支持,多数外国留学费用是本土学生的两倍,美国从中赚取数万亿美元,若削减一半外国留学生人数,不仅会给大学体系造成经济损害,包括历史悠久的黑人院校在内的半数美国高校可能面临倒闭风险,我希望教育体系作为生意,能蓬勃发展。”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算过一笔账,光是2023到2024这个学年,国际学生就给美国经济灌入了438亿美元,同时还支撑着37.8万个工作岗位。换句话说,美国大学每招三个国际学生,就相当于保住或创造了一个就业机会。   很多学校靠着这笔额外的收入来补贴本地学生,弥补政府拨款减少造成的财政大窟窿。像普渡大学这样的学校,单是从国际学生身上收取的额外费用,一年就能轻松超过千万美元。所以特朗普直言不讳地把教育称为一门“生意”,希望它能“蓬勃发展”,实在是再直白不过了。   然而,特朗普嘴上说着“欢迎”,他的政府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套玩法,搞得中国留学生和美国高校都挺懵。这边总统刚说完“很荣幸”教育中国学生,那边国土安全部扭头就提议要限制留学生停留时间,规定最长不超过四年,想延期还得重新申请。   这种“反复横跳”的操作,让“欢迎”和“设限”形成了刺眼的反差。更让人头疼的是,中国留学生在现实中确实遭遇了不少闹心事儿。   有些人入境时被无端地盘查滋扰,电子设备被检查,甚至被关“小黑屋”长达80多个小时,最后莫名其妙就被遣返了。   中国驻美大使馆都不得不发提醒,建议大家谨慎选择从休斯敦这样的“重灾区”入境。这些歧视性、选择性的执法做法,搞得留学之路充满变数,很多学生最担心的就是回国探亲后再返美会不会卡在海关。   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也给这件事蒙上了厚厚的阴影。特朗普那“60万中国学生”的话刚一出口,保守派阵营里立刻炸了锅。   福克斯新闻的主持人当场就质问商务部长:“让60万中国学生来美国读书怎么能叫‘美国优先’?”一些极右翼人物更是口无遮拦,直接把中国学生污名化。这种压力之下,白宫有时又不得不试图“收回”特朗普的表态,强调只是“现有政策的延续”。   这种内部撕裂和混乱信号,让中国留学生问题变成了中美博弈中的一个筹码。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赵明昊教授点得挺透,特朗普政府显然是把这当成了重要筹码,其深层思路是既想赚中国学生的钱,又不愿意让他们接触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这些核心领域。   甚至有种说法流露出来,说“仅欢迎中国学生就读莎士比亚文学和政治学”。但现实是,限制的范围还在扩大,连哲学这样的文科专业学生也遇到了麻烦。   这种趋势加上特朗普第一任期搞的那个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让很多中国学生感到自己不被信任,甚至被当作潜在间谍来看待。   这种不确定性已经开始影响中国学生的选择了。数据显示,2023到2024学年,在美中国学生人数大约27.7万,比上一年下降了4%,而且总人数也被印度学生反超。   更有数据显示,光是2025年7月,中国学生入境美国的人数同比就骤降了26%。学生们心里都揣着明白,他们会看未来机会在哪里。   当在美国的留学体验变差,风险增高时,很多人自然把目光转向了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地方,这些国家近年接收的中国学生数量确实在显著上升。   美国高校的负责人对此忧心忡忡,有学者指出,这种政策和行动无疑会降低国际学生对美国大学的兴趣。   经济学家也警告,这么搞下去,会对美国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和更广泛的经济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因为国际学生,尤其是那些STEM领域的毕业生,很多毕业后会创办公司、推动创新,他们是美国科技人才库的重要来源。特朗普政府这么折腾,等于是在自断重要的人才渠道。   所以说到底,特朗普的那番坦白,赤裸裸地暴露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对中国留学生经济依赖的深层矛盾。一方面,钱包迫切需要中国学生带来的丰厚学费收入来维持运转,甚至养活本土学生和大量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又被国内的政治正确、安全焦虑和战略竞争思维牵着鼻子走,出台各种限制和歧视性政策。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