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归因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将积极的结果(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内在因素(如能力、努力),而将消极的结果(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环境、运气、他人),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扭曲了自己的行动和成长。
这启示我们:
1、真正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总是有局限性的,时常是不客观的,往往带着”自我认知“的滤镜去过滤世界,从而扭曲了世界、扭曲了自身。
2、真正的成长,始于觉察自己、认识自己,超越打破自我束缚。意识到自我滤镜的存在并时常审视它,持空杯心态,保持谦卑,有意识地去矫正、消除它,不断地打破自我枷锁、拓展自己认知的边界。
3、真正的强大,源自客观的自我评估,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扬长避短,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聚焦自己最有优势的事,并不断地做到极致。唯有依靠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卓越。
4、真正的清醒,是要还原事实,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客观的复盘,理性分析事件、从而精准落地改进。自我归因偏差会让我们轻易地放过失败,从而错失了最重要的纠错、改进和迭代机会,让我们不断偏离走向成功的路线。自我归因偏差还会让我们因一时的成功而盲目自大,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隐患。
5、真正的勇气,在于审视、直面和接纳不完美的、但真实的自己,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人的力量,来自内心完整,而非执着于完美。内心越完整,涌现出来的自信、执行力和潜能越强大。
6、真正的洞察,在于持批判性思维,审视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以更多元的角度看待世界和他人,不人云亦云。
例如:
警惕对“成功”与“失败”、“有用“与“无用”等方面的简单叙事,要意识到外部环境等因素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不机械套用自己过往的经验,审视自己的成见和思维。
不机械模仿或照搬成功人士的经验,而要洞察其成功背后是否有时代红利和偶然性。不盲目排斥失败的人,而要了解他是否是时运不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