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 这次火箭发射失败, 让人最意想不到的是官方致歉后, 评论区广大网

顺遂皆安 2025-11-11 13:13:07

11月10日, 这次火箭发射失败, 让人最意想不到的是官方致歉后, 评论区广大网友的反应:不就是发射22次,失败2次吗?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成功率比失败率高出这么多,不用道歉,我们永远支持你们。 网友们的包容不是盲目跟风,是真懂航天这行的不容易。这枚栽了跟头的谷神星一号,来自星河动力这家民营航天企业,从2018年首次亮相到现在,短短几年就扛下22次发射任务,把79颗卫星送上天,还创下过我国民营火箭首次海上发射的纪录。90%的成功率,放在全球商业航天领域都排得上号,要知道就连航天巨头SpaceX早期也栽过不少跟头,猎鹰1号前3次发射全失败,差点让公司倒闭。 这次失利不是没头没脑的失误。火箭一级、二级、三级都飞得稳稳当当,偏偏在四级点火飞行510秒后突然提前关机,差一步就把卫星送进预定轨道。熟悉航天的人都清楚,火箭上万个元器件、上千道工序,哪怕是微米级的偏差、毫秒级的异常,都可能让整次任务功亏一篑。而这已经是谷神星一号第二次失利,上一次是2023年9月,遥十一火箭飞行67.5秒就姿态失稳,最后查明是一级发动机喷管的螺钉孔加工不当,导致碳布层有内部缺陷引发烧蚀。 两次失败,星河动力的应对都够实在。不藏着不掖着,失利后第一时间发声明致歉,把故障情况公之于众,还承诺全力排查原因推进归零复飞。遥十一失利后,他们用33天完成故障复盘,43天就实现复飞,之后连着创下多次成功纪录。这种敢直面问题、快速迭代的态度,比单纯的成功更让人佩服。要知道,航天领域的失败从来不是结束,而是优化改进的开始,每一次失利带来的飞行数据,都是后续技术升级的宝贵财富。 网友们的支持,更是看透了民营航天的艰难。2015年国家政策放开后,民营资本才得以进入这个曾被“国家队”垄断的领域,从零开始追赶国际水平。星河动力的核心研发团队里,不少人来自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国家队”,带着多年型号工程经验,却要面对资金、资源、供应链等多重压力。为了控制成本,他们用3D打印技术制造发动机,把生产成本降到传统工艺的十分之一,周期从6个月压缩到1个月,这些背后都是常人看不到的付出。 全球航天发射的平均成功率也就91.3%,没有哪家企业能做到百发百中。SpaceX现在看着风光,猎鹰9系列火箭接近99%的成功率,也是建立在多次失败的基础上,星舰更是炸了6次才慢慢摸透规律。咱们的民营航天才发展十年,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已经是跨越式的进步。那些说“怎么又失败”的声音,显然忘了探索未知本就伴随着风险,对航天事业的苛责,本质上是对创新试错的不理解。 现在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已经突破2.3万亿元,年底前还有多款民营火箭要密集首飞,民营航天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重要补充力量。谷神星一号的两次失利,不是行业的倒退,而是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网友们的包容和支持,恰恰给了民营航天敢于试错、勇于突破的底气。 航天探索从来没有坦途,敢于出发、敢于面对失败,就是最可贵的勇气。星河动力们需要的不是“零失败”的苛求,而是“允许犯错”的环境。相信带着这次的经验教训,他们下次一定能飞得更稳、更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顺遂皆安

顺遂皆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