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加州夜空,猛地被一道刺眼的亮痕划破。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内,一枚“民兵3”洲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1-11 10:18:03

11月的加州夜空,猛地被一道刺眼的亮痕划破。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内,一枚“民兵3”洲际导弹拖着如同火龙般的炽热尾焰腾空而起,径直冲向太平洋深处。   这枚导弹的飞行距离不算短,再入飞行器一路奔袭约6759公里,最终精准落在马绍尔群岛的美军预定试验场。   此次发射还有个特别之处,并非通过地面发射井直接操控,而是由一架E-6B“水星”战略通信飞机在空中下达发射指令,美军方面对外宣称,此举是为了检验导弹的可靠性以及部队的作战准备状态。   就在这枚“民兵3”导弹拖着尾焰在太平洋上空飞行的同时,远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特朗普,正在一场商业论坛上慷慨陈词,把核问题的讨论变得愈发混乱。   他先拍着胸脯宣称美国是“头号核大国”,话锋一转又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念叨着“这太可怕了”,随后便抛出要推动“中美俄无核化”的主张。   话到最后,他还没忘了借机贬低中国,声称中国的核力量“远远落后”,只不过是“正在努力追赶”。   但只要稍微梳理一下事实,就会发现这番言论里的矛盾和漏洞实在太多。   先说说这枚上天的“民兵3”导弹,看着发射时气势汹汹,实际上已是实打实的“老古董”。这款导弹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美国军队正式服役,最后一枚的生产时间还要追溯到1978年。   如今美军手中大约保有400枚该型号导弹,是其陆基核力量的唯一支柱。   按常理来说,这样老旧的装备早就该更新换代了,但计划用来替代它的“哨兵”导弹项目推进并不顺利,不仅面临诸多技术瓶颈,还出现了严重的成本超支问题,至今仍未完成定型。   无奈之下,美军只能寄希望于这些老导弹继续“超期服役”,硬生生要把它们的服役年限延长到七八十岁。仅今年一年,美军就已经试射了三次“民兵3”,比去年的试射频次高出不少。   就连不少军事专家都察觉到了异常,纷纷表示这样的试射频率已经超出了常规抽检的合理范围,明显是急于给这些老旧装备“刷存在感”,试图掩盖其陆基核力量的短板。   再看特朗普的相关表态,更是充满了自相矛盾。10月底的时候,他还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表态,称因为“其他国家正在进行核试验”,已经下令国防部“立即启动核试验相关工作”。   结果没过几天,美国能源部长就赶紧出来澄清,说所谓的“核试验”根本不涉及实际的核爆炸环节,只是对核武器的“其他部件进行测试”,还特意安抚内华达州的居民,让他们不用担心会看到核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一边刚下令要搞核试验来秀肌肉,另一边又高喊着“无核化”的口号,转头还不忘贬低中国的核力量,这般前后矛盾的操作,就连美国国内不少人都觉得难以理解。   至于特朗普口中中国核力量“远远落后”的说法,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年度《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到,中国的核弹头数量早已突破了过去几百枚的量级,目前已经超过五百枚。   而且这些核弹头的部署,核心目标是构建可靠的“二次打击能力”,确保即便遭遇突然袭击,也能迅速组织有效反击,从而形成战略威慑。   以中国的东风系列洲际导弹为例,如今已经全面采用固体燃料推进技术。   要知道,过去使用液体燃料的导弹,光是发射准备工作就要花费数小时,而现在的固体燃料导弹,短短几分钟内就能完成发射准备,反应速度大幅提升。   同时,其射程足以覆盖美国本土大部分地区,命中精度更是可以精准控制在150米上下,打击效能相当可靠。   水下核力量方面,中国的晋级级战略核潜艇早已完成实战部署,这些核潜艇搭载着巨浪系列潜射洲际导弹,在太平洋深处进行隐蔽巡航。   经过多年的技术升级,该型核潜艇的降噪技术大幅提升,水下隐蔽性显著增强,即便是美军严密的反潜监测网络,也很难捕捉到它们的踪迹。   就连美国情报社区发布的2025年威胁评估报告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核力量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过去还将中国视为区域性安全挑战,如今早已需要用全球战略视角来审视中国的核力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并且一直恪守暂停核试验的国际承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此前就明确表态,希望美方能够切实遵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相关规定,停止搞双重标准,拿出实际行动维护全球核裁军进程,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   反观美国自身,其引以为傲的“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正遭遇不小的困境。   除了陆基核力量的“民兵3”导弹严重老化,海基的“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项目和空基的B-21隐形轰炸机项目推进过程中也麻烦不断。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新型核装备却在不断列装,“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已经正式部署,“波塞冬”核动力鱼雷也完成了多次测试,这些新型核装备的亮相,让美国感受到了不小的战略压力。

0 阅读:15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