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师弃4万月薪赴英:从教室到姜饼厂,移民赌局换来什么?

虎虎聊娱乐 2025-11-10 14:06:51

“就算在英国睡大街,我也不回中国!”当年,香港女教师不满制度,放弃4万多月薪,一怒离港,到了英国后,女的在姜饼厂做流水线工人,原来拿三万月薪的老公在送外卖…… 香港女教师高薪抛下,拖夫远走英国,誓言“睡大街也不回中国”。流水线姜饼碎屑沾手,外卖车穿梭雨雾,这对夫妻的移民赌局,换来苦日子还是新生机? 香港这地方,机会多压力也大。菲娜出生在八十年代末的普通人家,从小在公屋长大,父母靠茶餐厅打工养家。她靠死读书考上师范,毕业进九龙一所中学当英语老师。月薪四万多,听着体面,可教育系统里的事儿堆成山。教学任务重,行政报表一摞摞,家长会开不完。加班是常态,收入再高也追不上房价。   旺角那间小公寓,月租上万,两人合起来七万块工资,够吃喝勉强,买房却遥遥无期。朋友聊天时,总有人提英国,BNO护照政策一出,2020年7月英国政府宣布开放,次年1月就能申请移居。教育环境松,社会福利好,买房门槛低些。   2021年春节前后,他们递了申请。菲娜辞职时,学校行政室里气氛沉闷,她把信封递过去,校长接了没多说。行李收拾好,机场人潮里,他们拖箱过安检。飞机落地希思罗,伦敦的雾气迎面扑来。起初他们在青年旅社凑合,三天后租下曼彻斯特一间地下室公寓,租金八百镑,墙纸旧了,水龙头漏水。   英国不认香港教师证,菲娜得重考QTS资格,培训费两千镑,先得找零工养活自己。积蓄花得快,招聘APP刷不停。两周后,她进当地姜饼厂干流水线。每天五点半出门,车间姜味糖香混着,站一整天检查饼坯。收入低,勉强够房租饭钱。阿曼原在物流公司坐办公室,月薪三万,现在转外卖平台。早八晚六,骑二手摩托穿街巷,订单高峰雨天也得跑。取餐送餐,油渍纸袋塞后箱,回家抖雨衣,膝盖常磕破。 这种日子一过就是半年。公寓小,晚饭土豆面包凑合。菲娜周末去图书馆借教材,荧光笔划重点。阿曼下班帮她复习,茶几上笔记摊开。朋友从香港视频劝回,菲娜摇头挂断。香港制度让她堵心,教育负担重,生活成本高,移民是赌一把面子。回去了等于认栽,她宁可咬牙熬。2022年春,她报QTS预备班,每周三晚坐公交去市中心,车窗外河水晃荡。笔试过了,口试穿正装进考场。阿曼在外等,街角烟雾飘。工厂加班肿手,订单暴增绕路半小时。2023年,他们续租公寓,菲娜QTS资格到手。阿曼也摸索本地物流渠道,日子渐稳。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掂量。香港回归后,国家一步步支持发展,教育医疗住房都推改革。可个人选择总有弯路。菲娜夫妇的经历,像不少港人移民潮里的缩影。2020年起,BNO通道开,几十万港人移英。起初憧憬自由空气,落地才知底层起步难。姜饼厂流水线,外卖单雨中送,收入掉谷底。英国生活成本不低,通胀高,NHS排队长,找专业工作得层层考。菲娜本是精英教师,现在从头来,丈夫从白领变骑手。朋友圈晒的绿地宽校,多是表层光鲜。真实数据摆着,移英港人失业率初期超20%,低薪岗位占大头。 说到底,移民不是逃,是求变。菲娜坚持考证,阿曼拓渠道,两人省吃俭用存长远钱。公寓虽破,成了磨意志的窝。这样的故事,接地气,就在身边。香港同胞有国家后盾,合理追求我们支持。去哪都行,关键脚踏实地。菲娜相信熬过去,就能换新生活。  

0 阅读:110

猜你喜欢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