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暂停对美加税,美国凌晨同步取消关税,双方都在等对方先动 2025年11月5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从11月10日13点01分起暂停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个时间正好对应美国东部时间的凌晨0点01分,同一天美国方面也宣布取消针对芬太尼的关税,并且延长了对等关税的暂停期限,两边几乎在同一时间采取行动,这不是偶然的安排,而是有意为之,中方没有设置缓冲时间,公告内容写得十分简短,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中国并不主动让步,但美方提出的要求我们也会做到。 双方设定了一年暂停期,这段时间正好赶上美国中期选举和中国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开端,这个时间安排不是随意决定的,而是算准了政治节奏,10%的基准关税没有取消,看起来像是妥协,实际上却是一个压力阀,它既能保护国内某些产业,又能为以后谈判留下空间,美国现在对中国的整体关税从最高时的将近50%降到了20%,这个数字看着还是很高,但对比它对欧盟、日本、韩国这些盟友的关税,那些基本都低于5%,20%就是专门针对中国的惩罚性措施,这说明美国并没有打算完全脱钩,而是选择性地采取措施。 农业领域最先有了变化,美国的高粱大部分都卖到中国,中西部很多农民靠这个生活,公告发布前,第一批货物已经装船出发了,这不只是做生意,是发出信号,农业这方面敏感度低,容易谈成,就把它当作突破口,同时,美国企业在上海进博会上积极参展,有些在中国设厂的公司影响不大,但那些纯出口的供应商已经开始恢复生产,企业比政府更敏感,他们早就察觉到风向变了。 中国在稀土问题上没有让步,但10月9日暂停了“长臂管辖”措施,这表明稀土供应链是底线,美军的F-35战机和爱国者导弹都依赖中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美国使用的17种关键稀土中,有14种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超过80%,美国不敢轻易在稀土领域采取行动,因为其军工体系短期内无法找到替代来源,这种局面形成一种不对称的反制手段,无需实际动作,仅凭现状就足以产生威慑效果。 中国在APEC场合推动维护产业链稳定的倡议,同时加强与日本、韩国的合作,提出帮助邻居就是帮助自己的观点,以此应对美国推行的“友岸外包”策略,美国试图通过双边协议孤立中国,但中国通过多边合作重建供应链,尤其在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与亚太国家加强联系,这种安排虽然低调,效果却很明显。 接下来会重点关注中间产品和技术管控,中国人民大学宋伟教授指出,美国可能让越南、墨西哥这些国家,对使用了中国零件的货品加税,或者在CPTPP这类协议里加上排除中国的规定,这种绕开正面交锋的围堵办法,比直接加征关税更隐蔽,也更难应付,目前美国仍然没有放松高科技出口限制,但他们的思路是只要中国自己能造出来,就不算被封锁,所以将来真正卡住脖子的不是关税高低,而是技术能否自主掌握。 说到底,这事不是谁输谁赢的事,而是两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中国在农业和一些关税上做了让步,是为了稳住整体局面,美国保留那部分关税,是想继续施加压力,稀土一直没放开,因为中国清楚这是手里最硬的牌,APEC那边推进多边合作,也是想拆解美国的单边围堵,接下来怎么走,关键看中间品怎么管理、技术能不能实现突破,哪一方先撑不住,哪一方就输了。
美国学者锐评:中国最“卷”的不是科技,是淘汰4000年的东西我们还在用!别
【59评论】【10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