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统、和统都没希望了?台湾军事专家表示:中国可能已走上了第三条路。 现在,最先感受到风暴的是台湾身边越来越频繁的解放军演习。原本只有在特殊时期才会有的海空围绕,如今变成了家常便饭。 不是简单地“秀肌肉”,这一次大陆把新式武器、联合指挥、海空封锁等都搬上了桌面,演习次数一个接一个,甚至让台湾社会产生了无形的紧张氛围。 台湾这些年依赖大陆市场赚了不少钱,不过这样的好日子如今难以如愿。大陆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台湾出口核心原料的出口限制,台湾最吃香的电子零部件行业直接中招,本来赚钱的行业眼睁睁看着出口额跳水。 有数据说,2025年上半年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缩水得只剩原来的一半还不到。企业主和打工人都坐不住了,大家都在议论,靠着大陆吃饭的日子是不是快到头了? 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知也在慢慢松动,原来大家谈大陆话题都带着距离感,如今台青手里多了一个身份证,来大陆工作的、实习的、创业的都变多了。 深圳、成都这些内地城市成了台湾青年的热门选择,他们习惯了两岸间的自由流动,也更愿意亲自体验对岸的生活。 慢慢地,曾经的“心结”变成了现实利益和生活机会的问题,这种社会层面的变化,没人能忽视。 针对“台独”活动,大陆新规上线,直接动用经济制裁、资产冻结等招数。岛内不少对外有生意的企业开始警觉起来,以前或许还敢放胆表态,眼下看到大陆真刀实枪地查封资产、惩处个人,都冷静了许多。 法律与经济手段合起来,不只是在打击极端分子,更在调整企业和普通人的考量,让大家开始重新思考与大陆的关系。 这些年台湾商界的算盘打得精,可遇上大陆这种“又软又硬”结合的打法,一些原本看似坚定支持“台独”的企业,出于风险考虑,也不得不低调下来。 再加上大陆市场体量实在太大,哪怕在岛内再怎么抱团,一旦真走到脱钩那一步,损失谁都承担不起。 高科技产业不例外,台湾的芯片、电子产品离不开大陆这个终端市场,大家嘴上不说,心里明白得很。 大陆不再指望一夜翻盘,也没想一战定江山,而是通过军事上不断增加存在感,经济上逐步收紧出口和进口,社会层面打通民间流动,又用法律和市场手段敲山震虎。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方方面面都在持续加压,统一的天平一点点倾向于大陆。 随着“第三条路”愈发成型,岛内很多人都发现,简单地指望外部势力已不现实,打也不是,谈也谈不成,只能在越来越明显的压力下作出选择。 两岸关系不再是单一的硬碰硬或者简单的求和,而变成了一场涵盖军事、经济、法律、社会多层次的“持久拉锯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