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让中国妥协,36万亿美债填不上,特朗普决定“弄死”大债主! 美国财政长期赤字积累,导致国债规模急速膨胀。截至2025年5月底,总债务已达36.6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122%,这一水平仅在二战时期出现过。利息支付更是重担,2024财年就高达9210亿美元,相当于联邦预算的17%。美联储作为最大持有者,掌控7.5万亿美元国债,但高利率政策加剧了还债压力。外国投资者持债9.05万亿美元,其中日本以1.1万亿美元居首,中国持仓降至7654亿美元,退居第三,英国则增持至7793亿美元。 这种分散格局,本该分散风险,却让特朗普团队头疼不已。他上任初期,就将债务根源归咎于贸易失衡,尤其是对华逆差。2017年逆差已达3750亿美元,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填满美国市场,资金外流如决堤洪水。美联储印钞发债勉强维持,但利息如滚雪球般膨胀,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警,支出从3000亿美元直奔万亿。特朗普签署301调查令,点名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意图通过关税逆转局面。可七年过去,债务不减反增,从23万亿飙至36万亿,中国持债从1.3万亿峰值滑落,贸易摩擦虽未停歇,却未能换来预期妥协。 贸易战从2018年打响,美方先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对等回击大豆和汽车,导致中西部农产品积压。后续轮次接踵而至,160亿美元税率10%,2000亿美元升至25%,中国对600亿美元美国货施加关税。谈判桌上,美方要求多买农产品和能源,开放市场,中国坚持底线,只谈合作不让步。2019年5月太平洋会晤,美方抛出90页清单,涉及法律改革,中国拒绝触碰主权红线。僵局中,特朗普加码剩余3000亿美元商品10%关税,全球供应链乱套,美国企业成本上涨,消费者多掏腰包。2020年1月第一阶段协议勉强达成,中国承诺两年采购2000亿美元美国货,包括770亿美元农产品和500亿美元能源,但疫情打折执行,到年底仅57%,逆差反升至3100亿美元。拜登延续关税墙,审查电动车等领域,摩擦转为慢性病。美国印钞救市,债务狂飙,2023年利息破万亿。特朗普二进宫,债务火烧眉毛,竞选时他高呼外国占便宜酿成36万亿巨债,上任即推关税升级。4月,他对150多国开清单,包括欧盟、日本和加拿大,基准10%,部分60%,称每百分点可省3600亿美元再融资成本。高盛报告直指,此举减GDP6%,工资降5%,中产家庭终身亏2.2万美元。现实中,关税收入杯水车薪,难以填补债务窟窿。 中国减持美债并非突发,而是战略调整。从2016年1.3万亿峰值起,逐步下调,贸易战后加速,2022年中破万亿,2025年2月触及2009年来最低。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中国转向欧元、日元和黄金多元化,避开美元单一风险。特朗普关税升级,中国不慌,10月14日对美国船舶加征每吨400人民币港务费,向WTO诉美违规,欧盟和日本跟进抱怨。外汇局数据显示,持债稳中降,不愿接烫手山芋。特朗普意图用关税逼中国增购美债纾困?七年战果证明,逆差未缩,债务翻倍。美联储降息迷雾中,他骂鲍威尔利率高,实际印钞通胀隐患大。全球看,美国霸权靠美元,债多压顶,盟友视美债为筹码,日本财长放话,用持债谈贸易。中国守住底线,多元化储备走出去,美国孤注一掷,风险自担。2025年9月,中国持债进一步降至7307亿美元,12年来最低,仅占总债务2%。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至Aa1,外国减持潮起,美债收益率升,反映抛售压力。特朗普团队浮出非常规点子,如逼外国换低息债,或卖5百万美元“金卡”居留权募资,但投资者担忧,这或推高收益率,加剧风险。 特朗普关税新政波及广,加拿大7月10日35%税生效,墨西哥工厂调整出口,欧盟启动联合反制。日本企业审视成本,消费者面对涨价电子产品。WTO听证,各国陈述规则破坏,中国详列违规细节。美国内部,中西部农场损失重,企业寻替代供应商,家庭支出增1300美元,通胀上行,股市波动。国会预算辩论,债务曲线陡升,美联储衡印钞与物价。中国外汇局续微降持债,坚持多边框架。贸易格局变,盟友摩擦增,日本英国调债作谈判砝码。特朗普行动虽针对债主,却未止债流。利息如巨石压顶,财政空间缩,增长放缓。2025年头几个月,债务续破38万亿,利息9700亿美元,吞噬国防和医疗预算。国会办公室预报,公共债务至2035年达52万亿,若维持现政,赤字更高。特朗普税改延长,或加5万亿债,经济学家估全议程增15万亿。黑石债券主管称,2025年底债水平不可忽视,除非控支出和通胀。CBO警告,债/GDP超120%,可持续性堪忧。外国持债分散,无一独大,中国减持加速多元化,特朗普“弄死债主”算盘落空,反噬美国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