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双料学霸李永乐,毕业后两次面试被名企拒绝,转身到北京人大附中应聘物理老师,校长看到桌上厚厚的简历,问道:“你这个高材生,为何甘愿到我们这里当老师,我怕留不住你这条大鱼呀!”没想到李永乐的一句话回答,却让校长哭笑不得。 李永乐的简历堆在桌上像本厚厚的辞海,本科清华物理系,硕士北大经济学,页脚还夹着全国物理竞赛金牌、科研项目结题报告,连实习经历都是顶尖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岗。校长翻着简历时,指尖都带着小心翼翼——这样的学历背景,放在金融圈、科技界都是抢着要的人才,怎么会来中学应聘? 面对校长的疑问,李永乐挠了挠头,脸上带着点憨厚的笑意:“校长,我面试那两家公司,面试官问我能不能连续加班、能不能接受长期出差,我想了想,我更想每天能准时下班,给学生讲题比陪客户喝酒有意思多了。”这句话让校长愣了两秒,随即忍不住笑出声——见过找高薪的、找平台的,没见过因为“不想加班”选择当老师的高材生。可看着李永乐眼里的认真,校长心里的疑虑渐渐消散,当场拍板:“行,我们学校就需要你这样实在的老师!” 没人知道,这两次名企拒绝,其实藏着李永乐早就明确的人生方向。第一次面试某头部券商,面试官听完他的学术经历,直接抛出“三年内在一线城市买房”的职业目标,可李永乐当场反问“如果不能平衡工作和生活,赚钱的意义是什么”,面试官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第二次面试互联网大厂,对方开出年薪五十万的高薪,却要求“996是常态,紧急项目连轴转”,他看着会议室里挂着的“狼性文化”标语,走出大楼就删了HR的联系方式。 “不是名企不好,是我真的不适合。”李永乐后来在采访里说,读研时他曾去乡村支教,看着孩子们睁着渴望知识的眼睛,他突然明白,自己最擅长的不是复杂的经济模型,而是把难懂的知识讲得透彻。那份简历里,除了光鲜的学历,还夹着他支教时写的教案,密密麻麻的批注里,全是“用生活案例讲物理”“简化公式推导”的思路。 入职人大附中的第一天,李永乐就“闯了祸”。他拿着自制的教具走进教室,把牛顿力学用“推购物车”的场景讲得绘声绘色,下课后学生围着他追问“老师,你还会讲相对论吗”。可没过多久,有家长找校长投诉:“我们孩子要考竞赛,李老师讲得太浅了,会不会耽误孩子?”校长找李永乐谈话,他却拿出学生的课堂笔记,上面画满了思维导图和生活实例:“家长觉得浅,是因为他们忘了,孩子听懂了才是第一步。” 事实证明,李永乐的教学方法藏着大智慧。他放弃了传统的“公式+习题”模式,把物理实验搬进课堂,用矿泉水瓶做浮力实验,用橡皮筋讲弹力原理,甚至把游戏里的场景融入知识点。有个原本物理考30分的学生,跟着他学了半年,竟然冲进了年级前十,孩子家长特意送锦旗,上面写着“把知识讲活,把兴趣点燃”。 更让人意外的是,李永乐后来把课堂搬到了网上。他录制的科普视频,没有晦涩的术语,没有复杂的公式,用动画演示天体运动,用生活现象解释量子力学,单条视频播放量破亿,网友直呼“原来物理这么有趣”。有人问他“后悔放弃名企高薪吗”,他总是笑着回答:“当老师每个月工资不算高,但看着学生从不懂到懂,看着网友说‘原来科学这么神奇’,这种成就感,多少钱都买不来。” 现在的李永乐,不仅是人大附中的金牌教师,更是全网千万粉丝的科普达人。他的经历打破了很多人的固有认知——高材生不一定非要挤名企、赚高薪,职业选择没有高低之分,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最好的选择。根据教育部门公开数据,近年来像李永乐这样的高学历人才选择中小学教育的比例逐年上升,2024年全国重点中学招聘中,清北毕业生占比达到12.7%,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有新颖的教学理念和对教育的热爱。 我们总习惯用“薪资”“地位”衡量职业的价值,却忘了工作的本质是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李永乐的选择告诉我们,无论是站在名企的写字楼里,还是站在中学的三尺讲台上,只要坚守初心、全力以赴,都能发光发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