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认输了!美美大西洋月刊:中美爆发一场持久战争,那么,美国军队最终将会遭到

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2025-11-07 14:32:47

美国终于认输了!美美大西洋月刊:中美爆发一场持久战争,那么,美国军队最终将会遭到失败!因为,美国军队没有这么多武器弹药。   先说说中东那摊烂事里烧掉的弹药。去年12月以色列首次用“萨德”反导系统拦截胡塞武装导弹时,美军士兵喊着“等了18年”,可没高兴几天就笑不出来了。   这玩意儿是美国唯一能在大气层内外都拦截弹道导弹的宝贝,一套就得百来号人操作,全美军总共才7套。   结果刚部署到以色列,就撞上了伊朗和胡塞武装的密集导弹袭击,短短十几天里,光是公开可查的拦截行动就耗掉了四分之一库存,每枚1300万美元的导弹就像烧纸一样泼出去。   当年美国之所以能坐上世界头把交椅,靠的就是工业硬实力。从1890年开始,它在全球工业增加值第一的位置上,一坐就是上百年。   二战时期更是登峰造极,一年能造出3万架战斗机,那时候的美国,造航母像下饺子,产弹药论火车皮,硬是用钢铁洪流把对手给击溃了。工业底子厚,打持久战自然心里有底。   要知道,美军“萨德”一年顶天能造96枚,按这消耗速度,光填中东的窟窿就得等4年——可战场哪会等你4年? 这边中东的弹药还在哗哗流,乌克兰那边又是个填不满的黑洞。   一开始美国还只敢送些反坦克导弹,后来架不住泽连斯基天天要,干脆把“爱国者”这类压箱底的家伙也搬了出来。但没人算过这笔账:乌克兰每天要发射几十枚防空导弹,美国库存的“爱国者”本来就不算充裕,援乌一年多,等于把冷战攒下的家底掏了大半。   这些导弹不是普通子弹,一条生产线从调试到量产至少得半年,美国本土能造的工厂早没几家了。 最让人跌破眼镜的是美国军工的生产效率。   就说雷神公司的“标准-6”导弹吧,这玩意儿能超视距拦截巡航导弹,是美军舰队的核心防线,当年还吹过“提前交付”的牛,生产线建在阿拉巴马州,光厂房就占了6500平方米。可真到了量产阶段,签了五年造625枚的合同,五年过去才交了一半。   不是工人偷懒,是生产线根本跟不上——二战时美国一年能造3万架战斗机,现在连导弹零件都得从海外进口,供应链稍微出点岔子,生产就得停摆。 美军自己人早就慌了。   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去年11月直接摊牌:援助乌克兰和以色列把弹药库掏空了,真跟中国动手,关键弹药撑不过一个月。这话可不是吓唬人,美国国会的报告更悲观,说有些精确制导导弹可能几天就打光。   有武器专家更直白,要是台海爆发冲突,美军前沿部署的弹药顶多撑8天,因为补给船根本突破不了中国的反舰导弹封锁。一边是战场消耗如流水,一边是产能像蜗牛爬,这持久战怎么打? 根子其实早烂了。   美国当年能靠工业实力称霸,现在造船业全球占比只剩0.1%,中国却占了一半以上;全球90%的无人机是中国制造,美国连零头都赶不上。   制造业空心化不是空话,军工企业早就不是当年的“战争引擎”,反倒成了靠政府订单躺赚的“中间商”——雷神、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巨头更愿意搞研发拿补贴,不愿意花钱扩产能,反正造得慢也能涨价。   有人说美国能临时扩产?太天真了。建一条导弹生产线得数十亿美金,还得有熟练工人,可美国年轻人没人愿意进工厂,技术工人缺口几百万。就算现在动工,等生产线建好,黄花菜都凉了。反观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东风导弹、驱逐舰造得像下饺子,真到战时,产能就是底气。   《大西洋月刊》说美军“必败”,不是长他人志气,是戳破了美国的霸权幻觉。这些年美国总想同时拿捏俄乌、中东、印太三个战场,以为还是当年“想打谁就打谁”的时代,却忘了战争拼的是后勤,是工业,是持续输出的能力。   现在的美国,就像个兜里没几毛钱却到处摆阔的暴发户,一旦真要动真格,家底一露馅,只能认栽。 更讽刺的是,美国还嘴硬不肯承认短板。明明中方早就提醒过“穷兵黩武没有好下场”,他们却总想靠挑衅找场子。可弹药库不会说谎,生产线不会造假,印太司令的实话更不会骗人。这场“必败”的预判,与其说是美国“认输”,不如说是霸权撑不住的必然——当一个国家的工业根基撑不起它的野心,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