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总是在联合国积极缴费,而联合国却经常成为针对中国的平台?答案很现实,也很压抑。如果不缴费,那将成为欧美打压和攻击大国的论坛,那时我们的形势会更加被动。 联合国会费是各国按实力分担的份子钱,规则是根据国民总收入、人均水平每三年调一次,谁经济块头大谁多出点。 像中国这些年经济蹿得快,会费比例从1971年恢复席位时的0.77%一路涨,到2019年12%,2022年15.25%,现在2025到2027年直接破20%,每年得多掏16亿人民币左右,仅次于美国的22%。 这是各国商量出来的,公平原则摆在那,中国认可就得按规矩来。 中国总准时缴费,因为这平台对中国太关键了,它是全球多边主义的阵地,发展中国家能平等发声。要是不缴或拖着,联合国运转就卡壳,项目停摆,欠薪乱套。 之前有些大国拖欠,导致维和预算紧张,援助延期,这不光损人,还不利己,丢了信任什么事都推不动。中国缴费就是在保这个阵地的正常运行,丢了它,中国在全球事务里连参与规则的机会都少。 联合国有时针对中国,主要是西方国家在推议题,像人权报告或贸易争端,常把矛头对准中国。这平台本来就各国立场不同,有分歧正常,但欧美影响力大,容易主导舆论。 中国缴费不是白给钱,而是维护发言权,联合其他国家反击或推动有利决议。比如疫苗公平分配,中国就在这框架下提倡议,让穷国拿到资源,要没这地方,双边谈效率低,还容易被带偏。 联合国如果瘫痪或资金短缺,欧美能轻松把控,成为他们打压新兴大国的工具。 像安理会外的事务,他们本来话语权就重,中国缺位的话,针对中国的决议过得更容易,发展中国家整体声音弱化。那时,中国的国际形势被动多了。 对比美国,他们拖欠最多,累计欠10亿以上,导致流动性危机。中国代表常呼吁大国及时足额缴,标本兼治,别光暂停退款啥的临时抱佛脚。 这差异反映外交心态,美国用拒缴牵制联合国,中国则用缴费扩大影响。两边都想在联合国多占份,但方式不一样,中国更注重多边合作。 联合国财政总出问题,主要是大国欠费闹的。中国常驻代表强调,会费比额得全面体现各国能力,别让穷国扛不住。 2024年第五委员会会议上,中国代表说根源是主要贡献者拒缴全额,得解决这事。 尽管有时联合国推不利中国的议题,中国缴费策略没变,因为这是在为全球治理搭台。大家的事商量着办,比单干强。缴费不是妥协,是成熟思维,维护平台才能反过来解决问题。 联合国对中国的态度复杂,一方面认可中国贡献,秘书长常赞扬缴费及时;另一方面,西方推的决议有时针对中国。 但中国没退缩,继续缴费扩大影响力。会费不是自动转影响力,得靠实际行动,像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一带一路,帮穷国修路建医院。 联合国不是完美,但对中国是重要窗口。缴费就是在投资未来,避免被边缘化。欧美如果独大,平台变打压工具,中国的全球布局难推进。现实压抑,但缴费是理性选择,保住位置才能谈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