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换潜艇?美澳签了个新契约,想突破中国“卡脖子”? 就在20日,特朗普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i在白宫签下一份重磅协议: 美国出技术,澳大利亚出矿,联手打造“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 作为回报,美国承诺:加速向澳交付核潜艇,还允许它提前维护“弗吉尼亚级”! 这份协议表面是商业合作,背后却是一场地缘政治的精准布局。 曾经批评AUKUS太烧钱的特朗普,为何此时转身拥抱? 夹在中美之间的澳大利亚,又如何走好这根钢丝? 一、真金白银砸下去,就能绕开中国? 双方协议说得很漂亮:美澳未来6个月先投20亿美元,建稀土精炼厂,2027年投产。 目标年产5000吨稀土氧化物——听起来不少,但只相当于中国年出口量的10%。 关键问题来了: 澳大利亚从来也不缺矿,缺的是加工能力。 但现在全球85%以上的稀土分离冶炼产能在中国,技术、成本、规模全碾压。 美澳新建的厂子,不仅每吨成本是中国的2–3倍,环保问题能不能解决还未可知,毕竟环保组织的“环保小将”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更讽刺的是,阿尔巴尼斯一边喊“去风险”,一边又说:“我们仍是中国重要贸易伙伴。” 但当今的局势下,地缘政治已经越来越没有没有“两头下注”的余地了。 二、AUKUS不是画饼了?潜艇真要来了?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突然“力挺”AUKUS核潜艇项目。 要知道,就在今年6月,五角大楼还在审查这个项目,质疑“美国连自己的潜艇都造不够,还卖澳?” 特朗普自己也说过类似的话。 那为啥突然变脸?推测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 1. 澳大利亚已经真金白银砸了20亿澳元,帮美国扩建造船厂; 2. 澳承诺2027年起,开放印度洋基地给美军潜艇维护,成了“印太前哨”; 3. 特朗普想对冲自己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亲俄”形象,秀一把“盟友可靠”。 AUKUS,正从一张纸,变成嵌入美军作战体系的制度安排。 但别高兴太早—— 要知道,美国“弗吉尼亚级”潜艇订单已排到了2035年,自家海军都还缺货呐。 甚至前澳总理特恩布尔都直言:我们拿不到潜艇的可能性,非常高。” 三、澳大利亚正在走钢丝 一边,安全上全面绑死美国: 加入AUKUS、建矿产联盟、让美军轮驻; 另一边,经济上还靠中国吃饭: 铁矿石、煤炭、天然气,40%以上出口流向中国。 可中国早不是那个之前那个“只买不反制”的买家了。 用川普的话说:谁买东西谁是大爷啊。 现在已经开始管制稀土,同时还要求澳大利亚铁矿石必须以人民币结算,后续的一些列措施只会越来越多 阿尔巴尼斯想“两边都不得罪” 但历史反复证明:一单双方开战,中间派往往都是最先被牺牲的那个。 四、全球供应链正在“阵营化”,代价谁来付? 美澳协议不是孤例。美国拉欧盟、日本、韩国,搞“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 目标就一个:把中国踢出关键矿产供应链。 但现实很骨感: 短期内,没人能替代中国的加工能力。 强行“去中国化”,只会推高全球电动车、风电、军工等等一些列成本。 最后,还是自家老百姓买单。 这就像1950年代西方搞“巴统”禁运苏联,结果逼出个自力更生的苏联工业体系。 今天,美澳想搞“矿产巴统”, 可能反而加速中国技术突围 + 拉拢非洲、拉美、东南亚搞“南南合作”。 五、未来 针对这个协议,感兴趣的观众未来只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美澳精炼厂能不能如期投产?(推测大概率延期) 2. 中国会不会限制某些矿产对澳出口? 3. AUKUS潜艇到底交不交得出来?(澳国内反对声浪越来越大,前外长直接骂是“一坨牛粪”) 关注我,第一时间获取全球最新事件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