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巴西沉没了,巴西大豆价格攀升至650美元/吨,这让巴西大豆商欣喜不已,他们笃定中国对大豆需求旺盛,此前已敲定800万吨的大豆订单。 巴西大豆一夜涨到650美元/吨,豆商们盯着之前敲定的800万吨订单偷着乐,觉得咱中国的“刚需”就是他们的摇钱树,可他们压根没想过,这大豆涨价戳中的是咱老百姓的日常,连着国家的根基,哪是他们想赚就能随便赚的? 中国早就有备选方案。2025年1-8月的数据摆在那,巴西占比71.6%看着唬人,但阿根廷的大豆进口同比都涨了110%,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些新兴供应国也在快速冒头,咱早就从“单吊一棵巴西树”变成了“多棵树底下好乘凉”,真当咱不会换卖家? 而且国内的产能,这几年也没闲着。从2022年开始推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说白了就是玉米和大豆套种的新法子,既不耽误玉米产量,又能多收大豆,这玩意儿已经推广了5600多万亩,每年能多给市场添150万吨大豆。 更别说大豆产量连着好几年创新高,2024年直接站上2000万吨台阶,今年还能稳住这个数。可能有人觉得2000万吨不够塞牙缝,但咱每年吃的1600万吨食用大豆里,55%都用来做豆腐、豆浆这些豆制品,国产大豆刚好能顶上大半,真正依赖进口的主要是榨油和饲料用的大豆,这部分早就留了后手。 秦皇岛金海粮油那例子摆着呢,这可是北方最大的大豆加工基地,之前用非RCEP国家的大豆榨油,出口马来西亚得交5%的关税,后来靠着海关给量身定做的规则比对方案,申领了RCEP原产地证书,一下子就把关税降到0%,单这一笔就省了765万。 现在国内的油厂早就学精了,手里都攥着好几国的供货合同,巴西这边涨价,转头就把订单往阿根廷挪,反正南美一年能产2.3亿吨大豆,远超咱1.05亿吨的年需求,有的是替代货源。金龙鱼这些大企业早把供应链调过来了,南美进口占比一路涨,根本不怕某一个国家坐地起价。 关键是,咱连需求端都做了减法。以前饲料里豆粕占比高达17.7%,这些年一直在推替代,用菜籽粕、棉籽粕这些替代品顶上,现在已经降到13%了。别小看这4.7个百分点的降幅,摊到全国的饲料产量上,一年能少用几百万吨大豆,相当于直接砍了一部分进口需求,巴西豆商要是知道自己的“摇钱树”其实在缩水,怕是笑不出来了。 而且咱的港口物流早就备好预案,宁波舟山港作为最大的粮食进口枢纽,搞了“绿色通道”和“联合检验”,外轮联检时间缩短三分之一,2024年粮食吞吐量都到1825.54万吨了。 就算巴西那边卡脖子,其他国家的大豆船也能快速靠港补位,4月份那40艘巴西大豆船抵港创了纪录,但背后是咱随时能切换来源的底气。 中粮集团那波操作更能说明问题,去年6月就把国内首单“零毁林”巴西大豆运到天津港了,这批大豆从种植到运输全程可追溯,还是和世界经济论坛合作的。 这可不是单纯买大豆,是在给巴西豆商定规矩——想卖高价可以,但得符合咱的标准,以后亚马逊雨林周边的大豆,没经过生态认证的咱还不一定收。 其实巴西豆商该看看2025年的进口数据,美国大豆占比都降到22.8%了,5月之后更是一根豆子都没买,这说明咱想换供应国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以前依赖美国,现在能转向巴西,将来也能转向阿根廷、乌拉圭,甚至把国内产能再提一提——毕竟大豆玉米套种的技术还在推广,单产也在涨,再给几年时间,国产大豆的份额还能往上走。 他们盯着的那800万吨订单,看似是咱离不开他们,实际上是他们离不开咱这个全球最大买家,79.9%的巴西大豆都往中国运,真要是咱减少采购,他们的豆子卖给谁去? 说到底,这650美元/吨的价格更像纸老虎,也就是看着吓人。家里有国产大豆顶着,国外有多个卖家备选,企业有政策工具对冲成本,连需求端都能灵活调节,老百姓的“油瓶子”或许会晃一晃,但绝不可能被人攥住脖子。 巴西豆商把咱的“刚需”当成软肋,说到底是没看懂中国为了粮食安全下的苦功夫,这硬气从来不是天上掉的,是一亩亩种出来、一笔笔订单铺出来、一个个政策撑起来的,想靠涨价赚快钱,确实是打错了算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