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抢饭碗真相!郑强警示:中国劳动力危机

水绿玩转世界 2025-11-05 11:33:00

“浙大教授”郑强一语惊人!他表示:“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人工智能如果把劳动力都废了,社会就有可能会混乱,那人工智能究竟会不会取代人类劳动力呢?”振聋发聩!   别以为这话是危言耸听,就拿亚马逊那边举例,全球一万多名搞人力资源的员工,一下子裁了不少,顶替他们的就是AI。   以前这些人管着筛简历、算绩效,甚至连谁该被裁都是他们定的,现在倒好,自己先被算法给安排了,这事儿听着都觉得魔幻,却实实在在印证了郑强的担心不是瞎琢磨。   别以为AI只盯着办公室的岗位,车间里、超市里早就有动静了,有些纺织厂用上AI质检,人工成本降了不少,可那些干了一辈子的老质检员,眼睛再毒也拼不过机器的识别率,只能回家待着。   超市更明显,现在好多地方都不用收银员了,货架上装了感应设备,拿了东西直接就能走,以前理货、收钱的活儿,机器全包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股劲儿已经从体力活儿往脑力活儿蔓延了,连写代码这种以前觉得挺高级的工作,现在好多基础活儿都是AI在干,刚毕业的计算机学生想找个入门岗位都难。   关键是咱们国家的情况跟别的地方不一样,人实在太多了,年轻人找工作本来就不容易,AI一来,岗位更紧张了,有些国家年轻人失业了还能打打零工、换个行业试试,咱们这儿人挤人,哪儿有那么多缓冲的地方。   旧岗位没了,新岗位倒是听说有,可那些活儿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做的,比如要找能把AI用到工厂、医院里的人,好多公司抢着要,缺口大得很,但这些岗位要么要懂技术,要么得有好几年的行业经验。   被裁的质检员、收银员,哪儿懂这些啊,想转行走不通,只能干着急,这种需要的人没有,有的人又太多的情况,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更怪的是,AI明明说是提高效率、解放人力的,结果不少人反而更累了,亚马逊那些没被裁的HR,每天得花好多时间改AI的错,机器有时候会故意刷掉那些在家带过孩子的女性求职者,这些烂摊子还得人来收拾。   有调查说,经常跟AI打交道的人,每周上班时间反而变长了,机器把容易的活儿干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还得赶在机器出更多错之前弄好,等于变相增加了工作量。这种机器越能干,人越忙的循环,谁碰上谁难受。   中小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咱们国家大部分人都是在小公司上班,可这些公司根本没钱搞AI转型,那些用上AI质检的纺织厂,背后有大公司帮忙搭技术框架,普通小厂子连咨询费都付不起。   不跟风转型吧,产品拼不过别人,迟早得倒闭,想转型吧,砸进去的钱都收不回来,最后没办法,只能往死里压人力成本,受伤的还是最底层的劳动者,大公司用AI越做越大,小公司活不下去,工作机会自然就更少了。   网上总有人说不用怕,AI会创造新岗位,这话其实没说错,就像以前计算器出来,淘汰了专门算数的人,却冒出了一大堆写代码的岗位。   可问题在于,新岗位冒出来的速度,跟旧岗位消失的速度根本不匹配,而且新旧岗位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工业革命那会儿,机器出来了,工人还能学着操作机器,现在AI这东西,不是学几天就能上手的,要是等大家都学会了,新的技术又出来了,根本跟不上。   其实AI本身没那么可怕,关键是怎么管、怎么用,欧盟已经有法律了,要求高风险的AI必须说清楚自己是怎么做决定的,不能随便让人失业,这些例子都说明,技术进步和保住饭碗不是非此即彼的事儿。   企业也得有点良心,不能一门心思省钱,要是真想用AI,就得帮老员工学新技术,重新安排合适的岗位,而不是直接把人赶走。   个人也得机灵点,别指望一份工作干一辈子,多学多看,那些需要跟人打交道、需要动脑子想新点子的活儿,机器暂时还干不了,把这些本事练好比啥都强。   技术从来都是服务人的,不是来取代人的,要是最后技术越先进,普通人的日子越难,那这技术就跑偏了,真正的进步,应该是机器干累活儿、脏活儿,人有更多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儿,而不是天天担心饭碗保不住。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身边哪些工作最容易被AI取代?

0 阅读:39
水绿玩转世界

水绿玩转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