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澳新美四国在南海举行联合海上军演2025年10月30日至31日,菲律宾、美国、

秦始皇看科技 2025-11-04 09:20:08

菲澳新美四国在南海举行联合海上军演2025年10月30日至31日,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四国在南海菲律宾声索海域开展代号“多边海上合作行动”(MMCA)的联合演习,这是该系列演习自2024年启动后的第12次,也是菲律宾今年以来参与的第7次同类多边演习,其背后的地缘政治博弈与地区局势影响引发广泛关注,具体情况如下:

演习核心信息

1. 演习区域:菲律宾军方称演习区域为“西菲律宾海”(菲律宾对其南海声索区域的称呼,涵盖从菲领海基线向南海延伸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与中国以9段线声索的南海海域重叠)。

2. 参演力量:四国共派出4艘舰艇及多款空中装备,阵容相对单薄。其中,美国出动“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服役已30年),澳大利亚部署“巴拉瑞特”号巡防舰与MH-60R海鹰直升机,新西兰派遣“奥特亚罗瓦”号补给舰,菲律宾则投入“何塞·黎刹”号导弹巡防舰、AW-159野猫直升机、C-208侦察机及A-29B超级巨嘴鸟攻击机。

3. 演习科目:涵盖会合与通讯检查、分区战术演练、值更官作业、A-29B攻击机低空飞越、橡皮艇转乘、海上补给与加油、反潜作战等,最终通过“终结演习”整合所有科目,检验协同作战能力,菲律宾军方称此次演练“较去年更为复杂”。

各方参与意图

- 美国:借演习扩大在南海的军事存在感,巩固印太地区战略布局,通过拉拢盟友对中国形成牵制,其第七舰队宣称演习是为了显示对“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承诺。

- 菲律宾:妄图“倚外闹海”,借助域外国家力量向中国施压,谋取非法海洋利益,频繁与“理念相近国家”开展联合演习,强化自身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筹码。

- 澳大利亚、新西兰:更多出于同盟义务参与,借机在印太地区刷存在感,呼应美国的区域战略,维持与盟友的军事协作关系。

中方应对与立场

1. 现场监控行动:演习期间,中国海军至少派出5艘新型舰艇(包括052DL型驱逐舰“湛江”舰、815型电子侦察船等),在3-5海里的近距离对四国舰队进行全程“伴航”和监控,数量超过参演四国舰艇总和。其中“湛江”舰全程跟随,最远距菲舰不超过9公里,815型电子侦察船则重点搜集美澳军舰的雷达、通信等信号,演习期间还有不明身份无人机飞临菲舰上空,形成全方位监控态势。

2. 官方明确表态:中国南部战区发言人强调,任何搅局南海的活动“尽在掌握”,战区部队保持高度戒备,同时指出外部势力介入南海问题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菲律宾是南海问题的搅局者。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明确表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菲方“倚外闹海”的图谋不可能得逞,中方维权行动合法合理、专业克制。

3. 战略层面应对:中方通过强化南海舰队实力(盾舰数量已超韩日总和,福建舰即将入列)、开展海空联合战备巡逻、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等方式,构建立体管控网络,孤立冒险行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地区和平稳定。

地区局势影响

- 四国演习虽规模有限,但频繁开展类似多边行动,本质是拉帮结派的地缘政治操弄,加剧了南海地区的紧张氛围。不过,参演各方实力参差不齐,新西兰仅派补给舰、美军舰艇老化,整体威慑力有限,被外界质疑为“虎头蛇尾的表演” 。

- 东盟国家对美国的拉拢保持警惕,马来西亚等国明确拒绝参与美军主导的南海巡航,多数国家更倾向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务实合作与“发展优先”的共识正逐步瓦解冷战式对抗模式。

- 中国在南海的“主场优势”日益凸显,此次近距离监控行动既展现了海军实力,也传递了维护地区稳定的决心,未来南海局势的发展,更取决于直接当事国是否坚持对话协商,而非外部势力的军事挑衅 。

0 阅读:0
秦始皇看科技

秦始皇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