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阴谋!军事专家杜文龙提醒,美国这次南海坠机事件,我们不能光看热闹,看表面。不排除美国进行各种其他的侦察行动和测绘行动。这是我们必须引起警惕和关注的。 10月26日下午的南海海面,“尼米兹”号航母接连见证两架军机坠海的惊魂时刻,半小时内“海鹰”直升机与“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相继失控入水,这样的密集事故在美军史上都极为罕见。 特朗普一句“极为罕见”轻描淡写带过,把锅甩给燃料品质,可明眼人都能看出,这背后藏着的猫腻远比机械故障复杂。 美军在南海的动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例行任务”,2024年一年就搞了近千架次抵近侦察,706个舰日的海洋测量活动,航母打击群八次闯入这片海域。 现在借着打捞战机的由头,正好把高精度声呐等侦察设备铺开,趁机摸查南海水下地形——毕竟之前“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撞上海底沙丘的教训还在,他们对这片海的水下情况根本没摸透。 打着搜救的幌子,行侦察之实,这套路美军玩得相当熟练。无人机已经成了他们的挑衅主力,MQ4C无人机能24小时扫描270万平方英里海域,现在再加上水下测绘,等于把南海的“天上地下”都想纳入监控。 他们嘴上喊着“自由航行”,实则在编织一张针对区域安全的监视网,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早就该被戳穿。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军还拉着盟友在南海搞了105场双多边演习,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轮番上阵,演习地点直指仁爱礁等敏感区域。 自身军力捉襟见肘,就抱团取暖强化威慑,如今又想借坠机事件趁虚而入,这种步步紧逼的态势,根本不是维护和平,而是在给地区稳定埋雷。 我们的电子对抗设备早已部署到位,苏35战机也能精准拦截挑衅目标,但警惕性永远不能松懈。 美军每一次看似“意外”的行动,都可能藏着战略布局的深意,表面的热闹背后,是关乎海域安全的暗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