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一旦破产,荷兰政府必须百倍千倍地进行赔偿!说白了,中国要一直把安世制裁到倒闭,把他们的技术人员全部招过来,这样中国将会是全世界芯片最大的国家,我们就更有底气了。而且我们应该对荷兰政府进行无限期的追责,不能与之谈判。 要搞清楚为啥这么重视安世,得先看看它的技术实力。安世在功率半导体领域深耕了几十年,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测试,全产业链都有成熟的技术积累,尤其是在车规级 MOSFET和二极管领域,它的产品良率能稳定在 99.5% 以上,这在行业里是相当高的水平。 要知道现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工业机器人都离不开功率半导体,安世的技术一旦断供,很多制造业企业都会面临 “无芯可用” 的困境。之前全球芯片短缺的时候,安世的产能就成了香饽饽,不少车企排队等着拿货,这也能看出它在产业链里的不可替代性。 而荷兰政府之前在芯片领域的操作,让不少人觉得必须强硬应对。荷兰 ASML 作为全球唯一能生产 EUV 光刻机的企业,之前受美国影响出台了对中国的光刻机出口限制,而安世作为荷兰半导体产业的重要一环,也间接参与到这种技术封锁中。 有人认为,荷兰政府这种 “卡脖子” 的做法,已经影响到中国芯片产业的正常发展,所以中国对安世的制裁不是无端针对,而是对技术封锁的反制。 一旦安世因为制裁走向破产,荷兰政府必须承担相应责任,而且赔偿不能是小数目,得是百倍千倍的,毕竟这种技术封锁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 —— 比如中国车企为了抢安世的芯片,不得不支付更高的采购成本,有的甚至因为芯片短缺暂停生产线,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 更关键的是,安世的技术人员是真正的 “宝藏”。这些人里有在功率半导体领域钻研二三十年的资深工程师,熟悉芯片设计的每一个细节,知道怎么优化产品性能、提高生产良率;还有掌握着先进制造工艺的技术工人,能精准操作复杂的生产设备,保证芯片质量稳定。 要是能把这些技术人员招到中国来,不仅能快速填补中国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空白,还能带动本土团队的成长。 就像之前中国引进国外芯片人才后,本土企业在芯片设计软件、制造工艺上的突破速度明显加快,比如中芯国际在 14 纳米工艺上的成熟,就有不少引进人才的功劳。所以有人觉得,把安世的技术人员招过来,能让中国芯片产业少走十几年的弯路,更快实现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转变。 一旦中国能在芯片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国家,带来的好处可不止一点半点。从经济层面来说,芯片产业是高科技产业的核心,产值规模大、带动效应强,能拉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 从国际竞争层面来说,掌握了芯片技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就能更有话语权,不用再看别人脸色,比如在 5G 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了自主芯片的支撑,就能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 之前中国在 5G 领域的领先,就得益于通信芯片技术的突破,现在要是能在更多芯片领域实现自主,底气自然会更足。 至于对荷兰政府的无限期追责,不少人认为这是为了防止类似的技术封锁再次发生。荷兰政府之前跟着美国搞技术限制,已经破坏了全球芯片产业链的稳定,要是轻易谈判妥协,可能会让荷兰政府觉得 “卡脖子” 的做法有效果,以后还会变本加厉。 无限期追责不仅是为了弥补之前的损失,更是为了给其他想搞技术封锁的国家敲个警钟,让他们知道破坏产业链稳定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这种追责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得有实际的行动,比如通过国际贸易规则维护自身权益,让荷兰政府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长期后果。 现在中国在芯片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2024 年中国芯片产业的投资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不少本土企业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都有了新的突破。 要是能抓住安世这个机会,一方面通过制裁反制技术封锁,另一方面招揽技术人才补强自身短板,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国就能在芯片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真正成为全球芯片产业的重要一极,在国际竞争中更有底气。 这一切不只是为了荷兰,也不是为了当下的经济利益。这是为了让所有国家看到:现在的中国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只要我们敢于采取必要的措施,就能够真正捍卫自己的经济和科技自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