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猝死的人扎堆!医生忠告:无论身体多强壮,运动时牢记5不做   前几天急诊室接

实和评细致生活 2025-10-31 12:57:34

运动猝死的人扎堆!医生忠告:无论身体多强壮,运动时牢记5不做   前几天急诊室接了个 26 岁的小伙子,平时爱打篮身体练得结结实实,一场野球下来突然倒地没了呼吸,好好的人怎么说没就没?运动猝死咋总盯着 “强壮人”?这背后藏着的危险,不少人每天都在犯。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3》显示,我国每年运动相关猝死人数约 5.4 万,60% 发生在 30-50 岁看似健康的人身上。这些案例里,大多能找到共同的 “危险操作”。   去年有个 35 岁的程序员,周末突然想跑半马,换双鞋就往公园冲,没热身直接提速。跑到 10 公里时突然胸痛,等送到医院已经来不及了。   临床统计里,没做热身就上高强度运动的人,运动猝死风险是做好热身者的 3.2 倍。肌肉没激活、血管没适应,心脏突然被推到 “高强度工作岗”,很容易出乱子。   还有位爱骑行的大叔,上次骑完 100 公里后,觉得口渴就猛灌冰可乐,刚喝两口就捂着胸口蹲地上。幸好旁边有急救员,送医后查出是血管痉挛。   医生常说运动后别猛灌冰饮,冰的东西会让血管突然收缩,血压骤变,心脏本来就累,这么一刺激更容易出问题。要是渴了,喝 37℃左右的温水,小口慢咽最安全。   有次门诊遇到个 40 岁的健身爱好者,胳膊练得比别人腿粗,却总说运动时偶尔头晕。问他才知道,每次不舒服还硬撑,觉得 “再坚持下就好”。结果某天练卧推时突然眼前一黑,杠铃砸到胸口。   后来检查发现他有隐性心律不齐,身体发信号时还硬撑,等于给心脏 “埋雷”。数据显示,70% 的运动猝死前,身体都会出现胸痛、头晕、出冷汗等信号,可惜很多人不当回事。   去年夏天,有个小伙子在 38℃的中午去跑马拉松,跑了一半就中暑晕倒,最后没救回来。高温高湿天气下,人体散热难,心脏要同时管供血和散热,负担翻倍。   极端天气别做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像夏天最好选早上 6-8 点,冬天选上午 10 点后,运动时还得带瓶淡盐水,补补流失的电解质。   还有位 50 岁的大哥,有高血压却没好好吃药,觉得 “我天天爬山,血压肯定没事”。结果一次爬山时突然中风,送医后发现血压飙到 190/110mmHg。   有基础病没控制就瞎运动,比不运动还危险。比如吃硝苯地平控释片的高血压患者,运动前得测血压,稳定在 140/90mmHg 以下才敢动;有冠心病的人,运动前最好吃片阿司匹林,还得有人陪着。   其实运动本是为了健康,别让错误习惯变成风险。平时可以每周测次静息心率,要是比平时高 10 次 / 分钟以上,当天就别做高强度运动;运动后别马上坐下,慢走 10 分钟再休息;就算身体好,也别突然加量,比如跑步每次多跑 1 公里就够了。生命就一次,慢慢动、科学动,才能既享受到出汗的快乐,又能陪家人走更久的路。

0 阅读:658
实和评细致生活

实和评细致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