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自己的国家!”一乌克兰难民本想来到中国避难,结果发现在中国不工作就没有钱拿,便发视频吐槽称:“在中国凭什么工作才有钱拿?我在德国什么都不用干就有钱拿!”网友:我们不接收难民,他是怎么么跑来的? 一个逃离战火的乌克兰女性,本以为东方大国能提供无忧生活,却在短视频中公开抱怨,引发网友热议。她从德国转道而来,究竟什么让她从赞美转为不满?网友直呼“滚回自己的国家”,这个故事背后藏着怎样的现实冲突? 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开始,已经持续几年,造成大量民众流离失所。联合国数据显示,超过600万乌克兰人成为难民,主要前往欧洲国家寻求庇护。波兰接收超过300万,德国也提供每月约500欧元补贴,让他们不用立即就业就能维持基本生活。这种援助体现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但也带来资源压力。中国虽然没有正式接收难民机制,却基于友好原则,通过国际组织或签证渠道允许部分乌克兰人入境。他们多持工作或学生签证,分布在城市中,参与经济活动。这体现了我们对战乱受害者的同情,同时强调通过劳动自食其力,促进社会公平。 这位26岁乌克兰女性先在德国停留几个月,那里给她每月约4200元人民币等值补贴,不需劳动就能领到。她后来转往中国,2025年3月前后抵达东部城市。初来时,她对这里的环境和食物表示满意,甚至在视频中称赞中国比德国好。但没多久,她发现这里没有直接发放生活费,必须找工作挣钱。她在一家餐馆打工,领到工资后用于日常开销。这让她感到不适应,于是上传视频抱怨,说在中国得干活才有收入,跟德国不同,那边不用动手就有资金。她强调自己是来避难的,为什么不能像在德国那样白拿钱。视频迅速传播,网友看到后表达不满,有人说中国本不直接吸纳难民,她怎么过来的,现在还挑剔。 中国一向坚持人道主义,对需要帮助的外来人员提供支持,比如就业指导和临时安置。但我们也要求大家遵守规则,通过工作养活自己。这不是针对谁,而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本国公民也得靠双手创造财富,何况外来者。她的视频反映出部分难民对福利的依赖心态,在德国那种模式下养成习惯,来到中国就觉得不公。其实,全球难民安置都面临类似问题,许多国家出于善意接收,却需平衡本地资源。 网友反应强烈,有人指出中国不搞免费午餐,每个人都得贡献力量。有人质疑她入境途径,既然我们不接收难民,她可能是通过其他签证来的。还有人说,这种只想拿好处不付出的想法,到哪都不会受欢迎。事件引发讨论,提醒大家战争的危害,让无数人失去家园。我们希望俄乌冲突早日结束,通过谈判实现和平,让这些人员返回本土。 从国际形势看,俄乌冲突已有缓和迹象,2025年谈判进程推进,这为难民回归提供希望。中国一贯倡导和平发展,反对战争,支持多边对话解决争端。这件事也显示,我们的援助是基于互助,不是无条件供给。部分难民需调整心态,融入当地生活,通过劳动实现自立。 类似事件不是孤例,网上有其他帖子提到,乌克兰难民在德国领补贴后,来中国发现要工作,就选择离开去找其他福利国家。这反映出福利模式的差异,欧洲一些国家提供直接援助,但长期可能养成惰性。我们强调勤劳致富,这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对全球难民问题,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比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发展中国家稳定经济,减少冲突根源。我们不排斥外来人员,但要求尊重本地法规。她的抱怨虽是个案,却值得反思,如何更好地安置难民,促进文化融合。 事件后,她继续在网上更新,可能已离开中国。网友留言多支持自力更生,有人说欢迎真正想贡献的人来华。这体现了我们的包容性,同时维护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