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大陆敢打,我就敢送”,2023年,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公开宣称,“若两岸爆发

丽旭夜谈娱乐啊 2025-10-30 21:03:47

“只要大陆敢打,我就敢送”,2023年,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公开宣称,“若两岸爆发冲突,我会誓死守护台湾”,将不惧风险,用私人飞机给前线送物资。 在台海局势敏感之际,一位台商大佬放出狠话:如果大陆动手,他就要亲自上阵送物资。这话听起来像豪言壮语,可背后的企业命运会如何? 两岸关系向来牵动人心,尤其在经济领域。富士康这家企业,本是台湾起步的代工厂,1974年刚成立时,只是个小作坊,生产塑料零件。改革开放后,1988年郭台铭带资金来大陆,在深圳设厂。那时候,大陆政策宽松,土地租金低,税收有减免,劳动力资源充足,企业很快就站住了脚。从简单加工,转向电子代工,接国际订单,规模一步步扩大。到2000年代,工厂遍布郑州、武汉等地,郑州厂区成了iPhone主要生产地,年产上亿部手机。企业营收暴增,员工高峰期超百万,这全靠大陆市场和供应链支持。富士康的成长,离不开两岸经济合作,大陆提供了稳定环境,让台资企业分享发展红利。 郭台铭的生意做得大,本该专注经营,可他涉足台湾政坛后,立场开始偏离。2023年,他公开表态,如果两岸发生冲突,他会用私人飞机运物资到前线。这话一出,像石头扔进湖里,激起千层浪。大陆民众听了不舒服,许多人觉得这是忘本的表现。企业本是两岸桥梁,结果成了敏感话题。郭台铭反复强调不怕风险,要守护台湾,这让富士康的形象受损。市场反应很快,消费者选择其他品牌,富士康代工产品销量下滑。订单减少,工厂开工率低,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转。 富士康的麻烦不止于此。全球供应链在变,苹果等客户要求分散风险,郭台铭就把目光转向印度。从2015年起,富士康在印度投资建厂,计划投50亿美元,设多家工厂。起初看中印度人口多,劳动力便宜,政府有补贴。但实际操作下来,问题一大堆。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力供应不稳,供应链不顺畅,产品合格率低。2023年,富士康退出与印度公司的半导体合资项目,损失不小。2024年,印度工厂亏损2.3亿美元,郭台铭的计划没那么顺利。员工培训难,物流延误,工厂效率远不如大陆。企业想复制深圳模式,可印度环境不同,投资回报慢。 到2025年,富士康在印度投资已超100亿美元,还计划加码,包括储能电池领域。但挑战还在,劳工纠纷、政策变动,让建厂进度拖后。郭台铭派人去谈合作,可印度市场没那么容易拿下。相比之下,大陆工厂仍是主力,郑州厂区支撑全球七成iPhone生产。企业裁掉大陆32万员工,转投海外670亿元,这步棋走得急,引发争议。股价从高点跌62%,市值蒸发340亿美元,郭台铭财富缩水,跌出富豪榜前200。企业转型慢,电动车、机器人项目推进,但市场反应冷淡。 郭台铭的言论和举动,暴露了商业与政治的纠缠。企业家本该守住本分,专注发展,别卷入分裂话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这点谁也改变不了。富士康靠大陆起家,却说出大陆靠它“赏饭吃”的话,这不接地气。事实是,大陆给了企业机会,优惠政策、广阔市场,才有今天的规模。忽略这点,只会自食苦果。订单下滑、海外挫折,就是市场教训。其他台资企业得吸取经验,别走弯路。 两岸和平是大事,企业该促进交流,不是添乱。富士康若想稳住,得回归正轨。2024年,企业与河南签协议,投10亿元建新总部,布局电动车和储能,这步对头。专注产业升级,融入大陆发展,才能长久。政治投机没好果子吃,郭台铭的经历就是镜子。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得同步走。 未来全球竞争激烈,富士康需调整策略。印度投资虽多,但风险高,大陆仍是根基。企业若继续偏航,订单会更少,转型更难。两岸企业合作多,互利共赢,才是正道。

0 阅读:0
丽旭夜谈娱乐啊

丽旭夜谈娱乐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