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英国学者扔下重磅炸弹:80岁英国学者放话:世界乱成这样,根源终于找到了!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30 17:52:05

80岁英国学者扔下重磅炸弹:80 岁英国学者放话:世界乱成这样,根源终于找到了!中国做对了关键一步! 最近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上,80岁的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接受采访时,把世界乱局的根子说透了。 这位研究中国32年的资深学者,一句话点破关键,这事儿早有苗头。2008年金融危机那会儿就藏着线索。美国的政治精英从那时候开始没了往日的底气,偏偏同一时期中国的崛起越来越显眼。 到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彻底转了弯。这可不是共和党一党的想法,两党早就达成共识,一门心思要遏制中国往上走,想把这股势头摁下去。 马丁·雅克直言,现在全球这堆乱事儿,本质就是权力重心从西方往东方挪,西方攥了多年的主导权松动了。这种转移没找到稳妥的承接方式前,混乱肯定停不下来。 他拿历史举过例子,1929年之后英国衰落、美国崛起,那会儿美国就搞起了关税战。世界被拆成英镑、美元、法郎几个小块,都是各顾各的利己政策,本质就是分裂的货币集团。 后来二战爆发又结束,当然不是说现在会重蹈覆辙,但那种不可预测的动荡感是相似的。现在的危机形式不一样,内核都是权力交接期的阵痛,大家都泡在不稳定、没安全感的环境里。 美国这边反而在瞎折腾。特朗普政府到处横冲直撞,搞各种关税政策,故意制造混乱和恐慌。更可惜的是,有些发展中国家没看清门道,还死死依赖美国,没意识到美国市场早就不是非有不可了。这种误判又给局势添了不少变数。 反观中国,踩对了关键节点。马丁·雅克说他对中国特别有信心,长远看中国的处境比美国扎实多了。中国已经成了全球主要的经济力量,技术上的进步更是有目共睹。 美国想在半导体领域卡脖子,可中国正在把这一块做得越来越自主,压根封不死。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全世界三成的制造品都来自这里,这种体量自带包容度,不是随便能撼动的。 另一位英国学者凯瑞·布朗也提过,中国搞的多边主义特别实在。二战后建的联合国那套秩序,八十年过去早就跟不上现实了。西方社会整天唉声叹气,可看看全球南方国家的进步,其实该乐观些。 中国2021年就宣布消除了绝对贫困,全球财富水平也创了新高。人均预期寿命从1950年的46.5岁涨到2022年的71.7岁,近十亿人用上了安全饮用水,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进步。 在环境领域,中国的突破更显眼。2020到2024年,风能太阳能在电力结构里的占比快翻倍了。中国还是首个太阳能装机容量突破1000吉瓦的国家,2025年上半年的可再生能源,不光满足了新增的电力需求,还逼着化石燃料发电量降了下来。这些不是喊口号,全是能查到的硬数据。 还有个英国教授叫贾尔斯·莫汉,跑遍非洲欧洲做调研。他最看不惯西方总拿地缘政治歪解中国合作,其实该多看看项目给当地带来的实在价值。 他发现中国企业在海外不光有国企的大工程,还有很多民企的创业项目。在欧洲,中企直接设厂融入供应链,还创造就业;在曼彻斯特搞论坛做交流,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赞助球队、跟当地人一起过节,这都是真心实意的融入。 莫汉戳破了西方的谎话,以前西方自己在非洲搞事,都包装成“造福民生”。中国一进去,就编造“债务陷阱”的说法,本质就是靠丑化中国来给自己脸上贴金。西方整天喊“国家安全”,其实就是借幌子搞保护主义。 精英们在智库里喊“中资是威胁”,可老百姓真正怕的是失业和经济衰退,这根本不是一回事。就像新能源领域,中国在原材料和零部件上的领先地位摆着,欧洲想搞绿色转型,根本绕不开中国。之前喊着要“摆脱中国”,后来才发现纯属空想,最后还得回到合作的轨道上。 马丁·雅克这些话不是随口说的,央广网都报道过他的采访。他研究中国三十多年,看透了西方霸权的老路走不通。 中国没跟着搞零和博弈,反而通过一带一路、亚投行、金砖新开发银行这些机制拉着大家搭伙干。 联合国要改革,未来的秩序肯定是多元的,得能容下不同制度、不同想法的国家,还得真能解决问题。 世界乱的根子是权力转场没人接得住,美国还想抱着霸权不放,搞对抗、玩封锁。中国却用务实的合作把路子走通了,不搞意识形态对立,只盯着解决实际问题。 从经济包容到技术自主,从减贫经验到能源突破,再到实打实的多边合作,这步关键棋踩准了。 马丁·雅克说对了,中国的优势就在这,不是靠施压,而是靠实在的贡献,这才是稳住局面的关键。

0 阅读:1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