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博士在视频中公开爆料,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执政期间有暗中纵容、扶持台独

风吟写枪啸 2025-10-30 16:55:51

蔡正元博士在视频中公开爆料,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执政期间有暗中纵容、扶持台独势力的嫌疑,并指出他犯的错误 蔡正元在2025年10月下旬发布的视频,针对马英九2008年至2016年的执政记录,直指其在处理台独势力时存在系统性失误。马英九上台时,国民党重掌政权,两岸关系一度缓和,通过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直航和贸易,货物贸易额从数百亿美元跃升至上千亿级别。但岛内本土化思潮渐起,国民党内部统一派与本土派拉锯不断,马英九的决策往往偏向回避冲突。这种背景让蔡正元的爆料显得格外刺眼,他强调,这些问题不是孤立事件,而是连贯的纵容链条,直接助长了分裂势力的扩张。蔡正元的目的很明确:通过这些事实,提醒大家两岸议题不容半点模糊,否则小疏忽会酿成大隐患。 马英九任内,台湾当局文化部门曾批准一笔近1000万新台币的补助,流向一个多次公开宣扬分裂主张的民间团体。该团体利用这笔资金开展出版和活动,间接扩大了其影响力。国民党内部当时有民意代表提出追查资金去向,质疑审批程序的严谨性,但马英九以尊重民间自由为由,否决了进一步调查。这件事最终草草收场,没有公开报告或问责。 蔡正元指出,这种宽松审查并非个案,而是任内常态,文化部门在处理类似申请时,往往忽略了团体背景的敏感性。结果,分裂势力借机获得资源支持,从边缘组织逐步转向主流话语圈。这样的操作看似中立,实则为台独提供了养分,让岛内本土化团体在经济上站稳脚跟。国民党档案显示,类似补助在2009年至2013年间累计数笔,总额超过5000万新台币,这些资金多用于宣传材料和讲座,悄然渗透社区和学校。 教育领域的教科书修订是第二个关键失误。2012年,台湾教育部门启动历史教材调整,试图将“大陆”一词统一改为“中国”,以强化整体认知。但两岸学者和国民党统一派强烈反对,认为这会模糊历史连贯性。马英九虽收到内部报告,却未下达明确叫停指令,仅要求“审慎处理”。最终,修订版虽未全面推行,但保留了大量模糊表述,如在地图和历史叙述中回避关键连接词,使用“对岸”或虚线标注。 这种半吊子结果,让反对声音渐弱,年轻一代在课堂上接触到含糊的历史观。蔡正元分析,这不是技术性调整,而是立场松动的体现。教育本该是传承共识的阵地,却成了分裂叙事渗透的通道。数据显示,任内教科书争议事件频发,2011年至2015年涉及至少五轮修订,每次都以“去意识形态化”为名,实则淡化统一元素。国民党教育委员会成员曾多次上书,但马英九的回应始终停留在原则性表态上,没有实质跟进。 马英九执政后期,台湾军中多名高级将领晋升偏向本土派,其中部分人公开表示“台湾具备主权国家地位”,却未受惩处。国民党内部人士曾提醒,这种安排会动摇整体立场,建议调整名单,但马英九以稳定军心为由,坚持原案。结果,这些将领继续升迁,在军中形成网络,影响训练和采购方向。 蔡正元在视频中列出具体人事表,至少10名本土派军官获提拔,他们后来推动本土化教材进军营,并在会议上强调防御优先。这样的选择,直接在国防领域筑起屏障,让分裂势力获得保护伞。军方档案显示,任内人事变动率高达30%,本土派占比从20%升至40%,这与马英九的回避风格密切相关。蔡正元强调,国防是底线,任何模糊都可能放大风险,这些将领的言论虽未酿成公开危机,但已埋下两岸互信的种子隐患。 蔡正元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指出马英九的错误在于表面中立下的纵容逻辑。他反复强调,“不反对不阻止”本质上是给台独留空间,任内三大领域失误交织,资金养成组织、教育扭曲认知、军中固化本土派,形成合力推动分裂壮大。国民党内部资料证实,这些问题并非外部压力所致,而是决策层权衡岛内民意的结果。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口号虽获短期支持,但实际执行中忽略了统一红线,助长了民进党后续操作的空间。 马英九卸任后,两岸经贸虽有基础,但分裂势力借机扩张,2020年后岛内本土化浪潮更猛。蔡正元视频发布后,台湾媒体跟进报道,蓝营论坛讨论热烈,部分人士开始呼吁党内检讨机制改革。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两岸交流活动减少15%,部分源于历史遗留的互信缺失。马英九本人继续参与论坛,如6月海峡论坛上重申九二共识,但旧事重提让其立场备受质疑。蔡正元后续直播中,多次重申这些失误的连锁效应:资金助长宣传、教育弱化共识、军中倾斜加剧对抗,三者合力让台独从地下转向公开。国民党当前面临主席选举,爆料加剧派系分化,统一派借机发声,推动政策调整。整体看,这件事提醒岛内政界,处理统一议题需立场坚定,避免模糊空间被利用。

0 阅读:0
风吟写枪啸

风吟写枪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