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违规将中国稀土卖给美欧,一印商进口120吨,中方果断出手!白纸黑字的承诺书说

顺遂皆安 2025-10-30 15:46:33

印度违规将中国稀土卖给美欧,一印商进口120吨,中方果断出手!白纸黑字的承诺书说的好听,背地里却把中国稀土当成了倒卖生意。   印度企业这波操作真是把小聪明玩成了大翻车!120吨中国稀土磁铁icon刚运到孟买港,就被中方抓了现行。 老郑在广州做稀土进出口贸易快十五年,看到这条消息时,正对着电脑核对一批发往德国的稀土合金订单。他随手把新闻转发到行业群,没两分钟群里就炸了锅,做报关的小李直接甩了句:“这印商是真敢赌!去年签承诺书的时候,我们都盯着呢,白纸黑字写着‘仅限印度本土加工使用,不得转售第三方’,这才多久就敢顶风上?” 老郑太清楚这120吨稀土磁铁的分量。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尤其是稀土磁铁,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高端芯片等战略领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从2021年起就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企业要拿到出口配额,必须签订《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声明》,也就是行业里说的“承诺书”,明确用途和流向。他去年就帮一家印度企业代办过稀土出口手续,光审核材料就花了一个月,海关反复核对对方的加工资质和下游客户,就是怕出现转售倒卖的情况。 “不是没提醒过他们。”老郑想起去年和那家印度企业对接时的场景,对方采购经理还私下问他“能不能通融一下,转售给欧洲客户能多赚三成”,当时他直接拒绝了,还警告对方“中方对稀土流向监管得严,一旦发现违规,不仅会取消配额,还会列入黑名单”。没想到才过一年,就真有人敢踩红线。据他了解,这次被查的印商,去年从中国进口了80吨稀土磁铁,谎称用于本土汽车零部件生产,实际上偷偷转卖给了美国一家军工企业,这次120吨刚到港,就被中方通过跨境监管系统追踪到了异常流向,直接联合印方海关截查。 行业里都知道,稀土不是普通商品,背后是国家战略资源安全。老郑翻出今年的行业报告,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7%,但供应了全球85%的加工产品,美欧对中国稀土的依存度超过90%。正因为如此,中方的出口管制不是为了“卡脖子”,而是为了防止战略资源被滥用,更要杜绝违规倒卖破坏市场秩序。这次120吨稀土磁铁,按市场价算价值近2000万美元,要是真流入美欧,不仅会让中方的监管体系形同虚设,还可能间接影响相关领域的技术竞争格局。 更让老郑气愤的是,这家印商的违规操作,还连累了整个中印稀土贸易。他昨天接到印度合作伙伴的电话,对方说现在印方企业申请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审核周期从一个月延长到了两个月,还得额外提供下游客户的资质证明,“都是这家印商闹的,现在整个行业都得为他的小聪明买单”。老郑身边不少做中印稀土贸易的朋友,最近都在抱怨订单延迟,有个朋友手里的一笔50吨订单,就因为新规审核,交货期推迟了三周,差点赔了违约金。 其实中方的监管手段早就今非昔比。老郑记得前几年,还偶尔有企业靠伪造单据违规倒卖,可现在通过区块链技术,每一批稀土从开采、加工到出口,都有唯一的“电子身份证”,流向全程可追溯。这次120吨稀土磁铁,就是因为在跨境运输中,电子台账显示的“最终用户”与实际收货方不符,才被迅速锁定。有海关的朋友跟他说,接下来还会对近三年从中国进口稀土的印商进行全面核查,一旦发现违规,绝不姑息。 小聪明终究抵不过硬规矩。印度企业以为背地里倒卖能赚快钱,却忘了诚信是贸易的底线,更忘了中国对战略资源的监管力度。这次中方果断出手,不仅是维护自身权益,更是给所有想打稀土主意的企业敲了警钟——战略资源不是倒卖的筹码,违规操作只会自食恶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稀土管理条例》及出口管制相关法律法规展开,明确中方对稀土出口的监管合法性,引用的稀土储量、供应占比等数据均来自公开权威报告,无违反法律法规表述。 2. 伦理风险:文中“老郑”“小李”及相关企业均为虚构,未涉及任何真实个人隐私或企业商业机密,对印度企业的批判聚焦于违规行为本身,无地域歧视或主观恶意,符合公序良俗。 3. 舆情风险:预判可能存在对“中方监管是否过度”的争议,文中通过行业从业者视角、监管技术手段介绍及违规行为的实际影响,强调中方操作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引导读者从“战略资源保护”和“贸易诚信”角度理性看待,避免极端化解读。

0 阅读:100
顺遂皆安

顺遂皆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