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还没觉察到,全球科技圈出现两大新变化,信号极其强烈! 第一变:中美科技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29 21:43:19

很多人还没觉察到,全球科技圈出现两大新变化,信号极其强烈! 第一变:中美科技战,从“算力比拼”升级为“能源大战”。 第二变:从“国家队独挑大梁”转向“国民共进”,民企迎来机会窗口。 只能说这两大新变化看着藏得深,实则信号已经强到像霓虹灯牌一样晃眼,只是不少人还没回过味来。 先说说中美科技战的升级,之前大家都盯着芯片制程、AI 大模型参数这些看得见的指标,觉得算力多寡才是胜负手,现在才算摸清门道,算力拼到最后,本质上拼的是电表转得快不快、能源管够不够。 算力这东西就是个吞电巨兽,行业数据显示 2024 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已经达到 370TWh,这体量单独拎出来能当全球第十大电力国,比英国全年用电量还多。 更吓人的是 AI 模型训练,GPT-3 训练一次就要耗掉 1287 兆瓦时电,花掉 450 万美元,相当于开车往返地球和月球的能耗,到了 GPT-4 更是夸张,单次训练用电量直奔 50GWh,够 4600 个美国家庭用一年。 ChatGPT 一天就要烧掉 50 万度电,这哪是训练模型,简直是在烧钱烧能源。 中美都在疯狂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美国那边规划的项目投运后,数据中心的天然气需求要暴涨 470%,每天得烧掉 68 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占全美日消费量的 8.4%,还拉着 18 家核电供应商搞 32GW 的先进反应堆,想靠核电续命。 咱们这边也早有布局,“东数西算” 工程把数据中心建在西部,就是盯上了那边丰富的光伏、风电资源,阿里云张北数据中心早就实现 100% 绿电供电,华为贵州数据中心直接建在山洞里借自然降温省电费。 更关键的是,数据中心不光耗电,还耗资源,未来十年光建数据中心就要用掉 430 万吨铜,快赶上智利一年的产量了,铜价 2028 年要涨到 13500 美元一吨,这能源大战早就延伸到上游资源争夺了。 再看 “国民共进” 这股新风向,以前说起科技攻关,大家先想到的都是国家队,现在民企已经从边角料变成了不可或缺的主力军,机会窗口开得老大。 深圳泽医这家民企就是个典型,直接跟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301 医院这些 “国家队” 一起搞国家重大专项,研发肺结节 AI 甄别技术,要建全球首个百万级肺结节多组学数据库,把荧光定量 PCR 技术和 AI 结合,解决医生凭经验看片误诊率高的问题。 这放在以前,民企想碰国家重大专项门都没有,现在却能成为核心参与方,还能给项目注入市场敏感度,让技术更快落地。 还有深圳宇凡微这家做芯片的民企,年销量能突破十亿颗芯片,上半年 AI 模块就卖了 2000 多万个,国企搞礼品定制项目找它合作,原本要三个月的活儿,用它的模块十天就能量产。 人家每年砸 800 到 1000 万搞研发,把复杂的芯片技术做成即插即用的模块,电动牙刷厂商接上就能出新品,还拿了行业技术突破奖。 这背后其实是条清晰的逻辑:国家队擅长搭框架、啃硬骨头,比如搞芯片制程突破、建大科学装置,民企则擅长把技术变成产品、快速占领市场。 就像 AI 领域,国家队攻关底层算法和大模型,宇凡微这样的民企就把 AI 做成模块塞进毛绒玩具、养老设备里,泽医就聚焦肺癌早筛这个垂直场景搞应用,反而比大而全的模型更接地气。 现在政策也在给民企铺路,“专精特新” 企业给补贴、给场地,罗湖区还给宇凡微解决员工保障房,让民企能安心搞研发。 美国那边其实也想走这条路,但他们的民企和国家队联动总差点意思,咱们这边已经形成了 “国家队搭台、民企唱戏” 的默契,泽医能进国家重大专项,宇凡微能给国企供货,都是最好的证明。 说到底,这两大变化其实是串在一起的:能源大战拼的是可持续供给能力,光靠国家队砸钱建电站不够,得靠民企搞出更省电的技术、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方案。 而国民共进的模式,正好能让国家队的基础研发和民企的市场嗅觉结合起来,不管是算力所需的绿电保障,还是芯片领域的技术落地,都能跑得更快更稳。 现在再看科技圈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一技术的比拼,而是能源供给、生态协同的综合较量,民企的机会可不是昙花一现,这波风口怕是要刮很久。

0 阅读:68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