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放屁就是肠癌?医生直言:这3个表现一旦出现,基本可以确诊 天天放屁,是不是肠癌的“信号”?其实,大多数人的担心,可能都多余了。频繁放屁,本身和肠癌并没有直接关系,更多是肠道功能或饮食习惯在作怪。 中国人平均每天要放10到20次屁。吃豆制品、红薯、喝牛奶、暴饮暴食,肚子胀气、放屁多,很多人都有过。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单纯放屁多,大多和肠道菌群、进食食物有关。 放屁多≠肠癌,别被吓坏了 很多人一听放屁多,第一反应就是肠道出问题。其实,屁是肠道正常活动的“副产品”。 吃饭说话会吞进空气,肠道菌群分解食物也会产气。只要没有其他异常症状,频繁放屁一般不需要太担心。 但如果放屁多的同时出现以下三种表现,警惕肠癌的可能。 医生直言:三种表现“扎堆”,需高度警惕 首先,大便性状异常。肠癌早期往往会出现大便变细、带血、黏液,颜色变黑,次数增多或减少。 如果发现大便形状变窄、带有血迹,持续一段时间,必须重视。这种情况不是“上火”或“痔疮”那么简单,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警惕。 其次,持续性腹痛或腹部不适。有些肠癌患者会反复腹胀、腹痛,肚子总觉得不舒服。 一般的肠胃炎或吃坏肚子,疼痛通常较轻且可以自行缓解。肠癌导致的腹痛,经常是隐隐作痛、间断性加重,位置固定或逐渐扩大。腹部肿块或持续胀气也要警觉。 第三,逐渐消瘦、贫血、乏力。肠癌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下降,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没有胃口。尤其是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查不出其他原因,这时应尽快就医排查。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明确指出:单独某一症状出现,多数不代表肠癌,但三种症状同时出现,风险显著升高。 尤其是有肠癌家族史、长期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等高危人群,更要格外注意。 日常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控制红肉和加工肉摄入,多吃蔬果、适当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肠癌发生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膳食纤维摄入不少于25克,远高于中国居民平均水平。 别让焦虑“吓坏”了健康,关键看这几点 单纯放屁多,只是肠道的小信号,不等于肠癌。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放屁增多同时伴随大便异常、腹痛、消瘦贫血等“三重警报”。 发现这些变化,应及时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做大便常规、肠镜等检查,别盲目自行诊断,更别讳疾忌医。 肠癌的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筛查、早干预。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身体信号,定期体检,远比单纯“琢磨放屁”管用。 健康提示:肠道症状复杂多变,单一表现很难判断疾病性质。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切勿盲目自行用药或延误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