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3年的新飞机不要了,海湾土豪退役欧洲台风,西方装备不可信 海湾地区再掀防务采购波澜,卡塔尔皇家空军近期宣布考虑退役 24 架欧洲 “台风” 战斗机。 这则消息令欧洲防务界倍感错愕,因为这批战机 2022 年才完成交付,实际服役时间尚未满 3 年。 即便是以 “不差钱” 著称的海湾土豪,如此仓促地处置近乎全新的主力装备,背后必然藏着远超成本考量的深层原因。 西方装备在实战场景中的 “失效” 记录,早已为卡塔尔的决策埋下伏笔。 最典型的莫过于沙特装备的美制 “爱国者” 防空系统,其多次暴露的短板颇具代表性。 2018 年 3 月,胡塞武装向沙特利雅得发射弹道导弹,沙特发射的 “爱国者” 导弹竟出现起飞一秒即爆炸、空中调头坠地等严重故障。 2019 年 9 月,沙特重要石油设施遭无人机与巡航导弹袭击,部署的 “爱国者” 系统未作出任何有效拦截反应。 事后分析显示,其雷达对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存在致命缺陷,最低探测高度达 300 米,根本无法捕捉低空突防的小型目标。 这些案例反复证明,西方装备的纸面性能与实战表现存在明显落差。 卡塔尔自身的防务体验更让其对西方装备的可靠性产生动摇。 作为中东地缘冲突的前沿地带,卡塔尔部署了多款西方先进雷达与防空系统,但在区域安全事件中,这些装备的预警与拦截效能屡受质疑。 类似沙特 “爱国者” 的低空探测盲区问题,同样困扰着卡塔尔的防空网络,使其在面对小型无人机、巡航导弹等非传统威胁时防御薄弱。 这种 “看得见高端装备,挡不住实际威胁” 的困境,让卡塔尔不得不重新评估西方装备的实战价值。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海湾国家逐渐发现西方装备存在 “使用限制” 与 “立场绑定” 的隐性风险。 西方武器出口往往附带政治条件,在特定地缘冲突中可能因供应国的立场而 “失效”。 沙特曾多次抱怨,“爱国者” 系统的软件升级与弹药补给受制于美国的地区战略,无法根据自身需求及时调整。 卡塔尔显然注意到这一隐患,尤其在区域局势复杂多变的当下,过度依赖单一体系的装备可能导致防务主动权旁落。 从市场动态看,卡塔尔的决策已显现明确的转向信号。 有消息显示,土耳其正寻求从卡塔尔采购这 24 架二手 “台风” 战机,这为卡塔尔腾退装备编制、更换体系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卡塔尔并未停止强化防务能力的步伐,2025 年 5 月还与美国签署协议,采购 MQ-9B 武装无人机与反无人机系统,这种 “多元采购、规避单一依赖” 的策略,折射出海湾国家的新防务思维。 东方装备凭借实战性能与灵活合作模式,正成为海湾国家的重要选项。 与西方装备相比,东方装备的优势集中在三个层面:一是实战适应性强,针对低空突防、复杂电磁环境等场景优化设计,更贴合中东地区的安全需求。 二是无附加政治条件,供应稳定且升级维护及时,不会因地缘博弈被 “卡脖子”。 三是体系化配套完善,能提供从预警雷达、防空导弹到作战飞机的全链条解决方案,避免不同国家装备间的兼容问题。 卡塔尔的举动并非个例,而是海湾国家防务采购理念转变的缩影。 从沙特曾考虑引进俄罗斯 S-400 系统,到多个海湾国家测试东方无人机,都说明区域防务市场正从 “西方依赖” 转向 “多元选择”。 这种转变的核心驱动力,是对 “可靠防务” 的迫切需求 —— 装备不仅要技术先进,更要在关键时刻顶用、不受制于人。 24 架 “台风” 战机的可能退役,本质是一次基于实战教训的防务理性回归。 它标志着海湾国家不再盲目迷信西方装备的品牌光环,而是更看重装备的实战效能、供应稳定性与使用自主性。 信源:土耳其已推出五代机,为何还采购欧洲“台风”战机?——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