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滕西远私藏两支手枪,民警让他上交,可他却说:“这两支枪,一支是粟裕大

哈皮的高高 2025-10-29 00:10:59

1996年,滕西远私藏两支手枪,民警让他上交,可他却说:“这两支枪,一支是粟裕大将给我的,一支是开国中将给我的,你们要哪支?” 1996年深秋,全国枪支清查行动铺开,莱芜山阳村有人匿名举报滕西远私藏枪支。当地公安局接到线报,派民警上门核实。那时滕西远七十一岁,已是退休老干部,平日里帮村里干点杂活。民警亮出搜查令,按程序要求上交枪支。他没急着争辩,从炕洞里取出铁盒,里面躺着两把手枪,一支盒子炮漆面斑驳,一支毛瑟木托油亮。 民警戴手套检查枪支,确认无弹药,记录序列号。滕西远抽着旱烟,平静说出这两把枪的来历,一支是1940年廖容标中将赏的,另一支是1947年粟裕大将亲赐的,你们挑哪一支带走。这话让民警动作一顿,他们知道廖容标是开国中将,粟裕是大将,这枪不是普通私藏品。他从墙柜抽屉取出持枪证,纸张发黄,济南军区钢印清晰,签发日期1981年7月1日,准许他作为革命纪念品保管。 持枪证后夹着卷轴,展开是粟裕钢笔字迹,赠双枪英雄滕西远,落款1947年5月4日。民警翻看证件,核对印章真伪。滕西远解释卷轴油渍是淮海战役运兵火车上沾的机油,那时表彰刚打完南麻硬仗。廖那把盒子炮,是杨家横战斗后司令给的,当时他十五岁,胳膊裹纱布,司令说用这个护身多立功。民警记录这些背景,明白枪支承载的不是个人收藏,而是战场印记。 程序上,民警仍需带枪回局鉴定。滕西远没阻拦,帮着裹好枪入盒,只叮嘱别磕碰。临走前,他从炕席下挖出三枚弹壳,铜壳变形底火焦黑,说这是1954年退伍时藏的,现在交给国家。民警收进证物袋,拉链拉上,袋面印着编号。局里,他们查档案核枪号,上级很快确认是革命遗物,擦拭保养后原样归还。整个过程,滕西远态度配合,民警也从最初的公事公办转为敬重,这事在当地传为一段公案。 枪支归还后,滕西远继续过平静日子,村里修水渠他带头挖沟,教娃娃认字站队。民警再访时带正式函件,他签字收下,摆茶水聊旧仗。分别敬礼,警徽映着老人胸前解放奖章。从那以后,他帮村办校,教站军姿,分糖块给孩子们。妻王凤香操持家务,煮饭时他夹菜递碗,日子琐碎却和睦。 年岁渐长,滕西远九十八岁还用旧匕首切瓜果,掌心老茧厚实。孙子围上来问疤痕,他卷袖子展示,讲那是战场练出来的。村里变化大,路硬化灯拉线,他走新路遇旧识,握手问安。教后辈时,总说握枪长出的茧比皮肉厚实。2025年百岁,他住老屋墙挂军功章,偶尔摸枪忆往昔。

0 阅读:139
哈皮的高高

哈皮的高高

拖拖拉拉会变成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