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小鹏,你更看好哪个?2025年的新能源市场太热闹了:理想靠50万辆年交付量

李宝龙剪辑 2025-10-28 22:18:28

理想和小鹏,你更看好哪个?2025年的新能源市场太热闹了:理想靠50万辆年交付量稳坐“家庭车一哥”,却被增速90%的小鹏追得很紧。有人说理想“躺着赚钱”,有人赌小鹏“技术称王”。其实两者根本不是同赛道的对手——理想是“家庭场景的精准收割者”,小鹏是“智能技术的破局者”,看好谁,全看你站在“当下”还是“未来”。 理想:把“家庭刚需”做透,赚最稳的钱 理想能连续9个季度盈利,全年净赚80亿,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把“中国家庭想要什么”研究到了骨子里。它的逻辑很简单:抓准一个痛点,做到极致,再用盈利筑高壁垒。 核心王牌:场景定义产品,基本盘稳如泰山 理想的爆款密码从来不是技术多先进,而是“让家人舒服”。L6连续5个月销量超2万台,靠的是30万级价位里独有的空气悬架,过减速带时孩子睡不醒;升级后的MEGA Home版搞出“移动客厅”,二排零重力座椅能旋转,孩子放学能在过道跳绳,精准戳中多孩家庭的痒点。 更关键的是“无焦虑”体验:增程式车型综合续航超1300公里,春节返乡不用抢充电桩;就算是纯电MEGA,也靠12分钟补能500公里的麒麟电池和2851座超充站,慢慢啃下高端MPV市场。这种“不折腾”的特质,让理想稳坐20万元以上中国品牌销量榜首。 隐忧:增长见顶,纯电是道坎 理想的短板藏在“增速”里:23.6%的营收增速,不仅远低于小鹏的90%,甚至不如蔚来的35%。华为问界把车价定在25-38万元,刚好卡住理想的主力价位,抢走不少家庭用户。更头疼的是纯电转型,MEGA年交付1.3万辆仅占总销量的2.2%,距离当初月销8000辆的目标差了一大截。 理想就像开了家火爆的“家庭餐厅”,靠着几道招牌菜赚得盆满钵满,但面对隔壁“新派菜馆”的冲击,想上新菜却没那么容易。 小鹏:用“技术壁垒”破局,赚未来的钱 小鹏曾被笑“叫好不叫座”,2025年却成了最大黑马:1-5月交付14.7万辆,相当于2024年全年的86%,汽车毛利率冲到8.6%,亏损直接收窄一半多。它的逻辑更激进:用技术建立护城河,再靠走量车型摊薄成本。 核心王牌:智驾+走量,双线突破 小鹏的根基是“智能驾驶”。XNGP早就实现“全国都好用”,不限城市、不限路线,遇到窄路开门的车3秒就能减速绕行,比老司机反应还快。这种硬实力不只圈粉科技党,更让它靠技术授权一年赚50.4亿元,连同行都买账。 光有技术不够,小鹏靠MONA M03打透低端市场,连续两个月交付破万,再用全新P7抢占中端市场,形成“高低搭配”的销量矩阵。更狠的是海外扩张,三季度海外销量环比涨70%,把门店开到了90%的新能源市场,这盘棋比理想下得更大。 隐忧:盈利承压,品牌溢价不足 小鹏还没摆脱“亏损魔咒”,2024年净亏损57.9亿元,虽然收窄但距离盈利还有距离。品牌调性也偏“技术直男”,商务接待时不如理想有“面子”。老款车型改款快,还曾出现过“新老款抢订单”的内耗,让部分用户觉得“不保值”。 小鹏像家“科技实验室+快餐店”,一边靠黑科技吸引回头客,一边靠平价套餐冲销量,但怎么把“技术口碑”变成“赚钱能力”,还要再熬几年。 没有输赢,只有选择 • 如果你是“家庭主心骨”,买车要兼顾老人孩子,追求“油电都能用、坏了少花钱”,现在选理想准没错,它的盈利能保证后续服务不缩水; • 如果你是“科技尝鲜党”,家里有充电桩,觉得“智驾早晚成标配”,小鹏更值得等,毕竟现在18万就能拿下满配智驾,性价比太香; • 要是看资本市场的态度,理想的“稳”和小鹏的“冲”都有支持者,但能持续盈利的理想,抗风险能力显然更强。 理想和小鹏的竞争,本质是“当下需求”与“未来趋势”的较量。你更愿意为“看得见的舒服”买单,还是为“摸得着的技术”下注?评论区聊聊~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李宝龙剪辑

李宝龙剪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