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喜讯! 安世半导体精彩后续来了, 荷兰肠子都要悔青了,这次损失恐怕要超过荷兰预期太多。 荷兰禁令下不仅安世损失惨重,德系汽车制造商也要损失数百亿欧元。这不妥妥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荷兰政府当初接管安世半导体时,或许没算清这笔账。他们以为掐住的是中国企业的命脉,没想到先疼哭的是自家阵营的欧洲车企。全球汽车产业链像一张精密蛛网,扯断一根丝,整张网都在颤抖。 安世半导体控制着全球车规级功率芯片40%的市场。它生产的那些看似基础的小芯片,是控制汽车车门开关、电源管理的“神经末梢”。大众、宝马、奔驰的生产线如今都在眼巴巴等着这些零件。 大众汽车的芯片库存仅能维持三周。沃尔夫斯堡工厂的流水线随时可能停转。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拉响警报:若争端不解决,整个欧洲汽车产业将面临至少三个月的供应链中断。 荷兰的禁令触发中国的反制。中国商务部禁止安世产品从中国出口,直接击中要害——安世约70%的芯片在中国完成封装测试后分销全球。这把锁一落下,欧洲的汽车工厂顿时无米下锅。 安世中国分公司已经宣布独立运营,恢复向国内客户供应芯片,但交易必须使用人民币结算。荷兰总部眼睁睁看着最大的市场从指缝中溜走。 德国汽车业本就身处寒冬,这一击更是雪上加霜。保时捷前三季度营业利润暴跌99%,仅剩4000万欧元。奔驰、宝马的利润分别下滑55.8%和29%。美国关税政策让保时捷今年额外损失7亿欧元,供应链危机又堵上了最后一口气。 全球车企都在疯狂寻找替代供应商。台湾地区的半导体公司接到大量紧急订单,MOSFET与二极管价格开始飙升,车规级产品交期延长到12周以上。但安世某些特定芯片根本没有真正可替代的供应商。 荷兰动用1952年《商品供应法》强行接管安世,理由是为了防止技术转移至中国。但他们或许忘了,全球化分工本就是半导体行业的常态。晶圆制造在德国,封装测试在亚洲,这本是效率最优解。 这场争端暴露了地缘政治的虚伪。荷兰政府否认受美国影响,但其行动与美国出口管制新规同日生效,美荷官员早在6月就已讨论CEO更换事宜。法律程序被加速推进,7天内完成股权托管,远快于欧洲平均审理周期。 中国已启动反制。除了芯片出口管制,稀土资源也成为谈判筹码——中国掌控全球稀土精炼产能90%以上,直接影响荷兰ASML光刻机的生产。 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最终受伤的是全球产业。安世半导体在东莞工厂的仓库里堆满芯片,而几千公里外的大众生产线却因缺芯面临停工。当政治操弄商业,所有人都要付出代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