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说,外长取消访华是正确的,中国要求瓦尔德福纠正言论再访华,这让德国无法接受,并称瓦尔德福是勇敢的,正确的,体现不愿意接受摆布的姿态。 感觉我们跟西方无法沟通,他们的逻辑永远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瓦尔德福上台后就对中国指手画脚,如果德国不认同中国,那你又想访华干嘛呢?说到底就是中国强大富裕后,西方国家的衰退,导致维持不了高福利,就接受不了中国人过上好日子。 当年欧洲靠着中国市场赚的盆满钵满,中国人辛勤努力的赚到一点辛苦钱。怎么就没说什么。当中国迎头赶上的时候,就说中国的供应链威胁到欧洲。北约导致了俄乌冲突,德国想让中国来善后,背后的原因不就是欧洲开始支撑不住这笔开销,但是自己搞出的事情,难道不应该自己解决,把锅甩给我们,还义正言辞。 德国媒体这套说辞,简直是把“双标”玩成了教科书级别的操作——合着德国外长可以随意对中国指手画脚,中国要求纠正错误言论就是“摆布”?瓦尔德福上台后,又是炒作“中国供应链威胁”,又是在台湾问题上说三道四,把访华当成了“居高临下说教”的场合,这种态度本身就没把双边关系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中国从来没要求谁“俯首帖耳”,只是想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对话,连基本的外交礼仪和尊重都做不到,这访华取消了,反倒是件清净事。 更可笑的是德国的“矛盾心态”:一边放不下中国市场的红利,一边又对中国发展处处提防。要知道,过去十几年里,德国汽车、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靠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大众汽车在中国一年的销量能占全球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西门子的高铁设备、化工产品也长期占据中国市场份额。那时候德国怎么不说“被中国摆布”?怎么不说“威胁”?现在中国在新能源、5G等领域迎头赶上,能和德国企业平等竞争了,就开始喊“供应链不安全”,这本质上就是害怕失去垄断地位,接受不了中国企业分走“蛋糕”。 还有俄乌冲突这事儿,德国自己跟着北约拱火,又是给乌克兰送武器,又是搞对俄制裁,结果导致国内能源价格暴涨、工业成本飙升,连居民取暖都成了问题。这时候想起中国了,想让中国出面“善后”,帮着缓解能源危机、稳定欧洲经济,却连一句“北约有责任”的话都不敢说。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自己种下的苦果,凭什么让中国来买单?中国一直坚持劝和促谈,可德国要的不是真正的和平,是想让中国按照他们的剧本走,帮着他们减轻制裁带来的反噬,这种“甩锅”行为,说白了就是没担当。 其实西方这种“无法沟通”的逻辑,根源还是骨子里的霸权思维没改。他们习惯了过去几百年里“西方中心论”的优越感,觉得中国就该永远做“低端加工厂”,永远为西方的高福利买单。可现在中国不一样了,我们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了发展,有了和西方平等对话的底气,不再愿意忍受“说教式外交”,不再愿意为别人的错误买单。德国媒体喊着“不愿意接受摆布”,殊不知真正在“摆布”别人的,是那些总想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全世界的西方国家。 中国从来没拒绝过沟通,但沟通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如果德国还是抱着“居高临下”的心态,还是想着既占便宜又挑事,那就算再谈十次八次,也解决不了问题。毕竟时代变了,中国早已不是那个需要看西方脸色的国家,想和中国打交道,就得先学会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学会用平等的姿态对话——这不是“摆布”,是基本的外交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