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杨振宁的遗体告别仪式,我才知道杨振宁在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清晨的八宝山,等待送别杨振宁先生的人群绵延数里。队伍里有拄着拐杖的老院士,有手捧鲜花的大学生,还有带着孩子赶来的年轻父母。这场面,让人眼眶发热。 一位物理学家的告别,为何能牵动这么多普通人的心?我想,不仅因为他是诺贝尔奖得主,更因为他让我们懂得什么才是值得追随的"偶像"。 81岁那年,他放弃美国优渥待遇毅然回国。在清华园的教室里,他坚持为本科生授课直到耄耋之年。他说过:"我的一生,可以算作一个圆,从一个不可知的地方开始,到了一个不可知的地方终结,中间留下的,是中国的印记。" 现场一位学生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追的不是明星,而是一个在祖国最需要时选择回来的游子。" 这支静静前行的队伍,丈量着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敬重,对报国者的感恩。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终于明白:谁才是真正该被铭记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