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先说说咱们空军

文山史纪 2025-10-24 10:04:58

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先说说咱们空军的加油机缺口有多大。现在能用上的大型加油机满打满算就 13 架,其中 3 架是十几年前从乌克兰买的老伊尔 - 78,机身都有些老化了,保养一次得花不少功夫。 剩下的 10 架是咱们自己造的运油 - 20,这飞机性能确实不错,能装一百多吨油,还能同时给 3 架战机加油,但问题是数量太少了。 再看看等着加油的飞机,歼 - 20、歼 - 16 这些新战机加起来快上千架,还有轰 - 6K、空警 - 500 这些大家伙,都得靠加油机延长航程。这么算下来,平均 80 架战机才配一架加油机,根本不够用。就像家里有一群能跑的千里马,却没足够的草料,根本跑不远,远海远域的任务都没法支撑,这个短板得赶紧补上。 有人说那多造点运油 - 20 不就行了?不是不想造,是生产线实在忙不过来。运 - 20 这个平台太抢手了,既要改造成运输机拉物资,又要改造成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每条生产线都排满了订单,就算加班加点,短期内也造不出几十架加油机。 咱们现在最缺的不是技术,是时间,空军正往能飞更远的战略方向转型,根本等不起。 正好这时候俄罗斯那边有现成的资源。最近几年俄罗斯的武器出口不太顺利,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他们的武器出口额跌了 53%,客户从 31 个减到 12 个。 主要是因为俄乌冲突占用了大量军工资源,原本要出口的装备得先满足前线,加上西方制裁,好多订单要么取消要么延期,比如印度订的 S-400 防空系统到现在都没交齐。 伊尔 - 78MK-90A 的生产线也因为缺少订单,急着找客户维持运转,这时候咱们提出采购,时机刚好。 这次看的伊尔 - 78MK-90A 不是老古董,是 2018 年才首飞的新款。它用了四台 PS-90A-76 发动机,比老款推力提高 33%,油耗还降了 10%,短距离就能起飞,在简易机场也能用,很适合亚太的环境。 加油速度也快,一分钟能加 3000 升,还能顺便当运输机用,一次能拉 60 吨货物,真正是一机多用。更贴心的是,它带了 “总统 - S” 自卫系统,能干扰来袭导弹,在战场上更安全。 对咱们来说,还有个现成的好处:以前用过老伊尔 - 78,飞行员和地勤都熟悉这个平台,后勤维护的体系早就建好了。新飞机买回来,稍微培训一下就能上手,不用花时间重新建一套维护系统,能最快速度形成战斗力。 2024 年中俄还签了装备数据互通的备忘录,这批加油机能通过数据链和咱们的国产战机、预警机配合,不是孤立的装备,能直接融入咱们的作战体系。 其实这种操作以前就有过,2016 年买苏 - 35 的时候,好多人质疑歼 - 20 都快出来了为啥还买外国战机。 实际是当时老的苏 - 27 要退役,歼 - 20 还没量产,买苏 - 35 是为了填补空档,后来歼 - 20、歼 - 16 批量服役,就再也没买过俄制战斗机。这次买加油机也是一个道理,不是国产的不行,是用现成的装备换时间,快速补上缺口。 这笔交易对双方都划算。俄罗斯能靠订单维持生产线,拿到现金流,缓解武器滞销的压力;咱们能快速补齐加油机短板,2027 年交付的时间点正好衔接国产加油机的产能爬坡期,不会出现空档。 而且借着这笔交易,中俄在发动机维护等领域的合作可能进一步深化,说不定还能反哺咱们国产发动机的运维技术。 从实际使用来看,这批加油机用处很大。从中国本土到关岛差不多 3000 公里,歼 - 20 的作战半径才 2000 公里左右,有了加油机就能飞过去执行任务。南海、东海这些方向的战机,有了加油支持,续航能力能大幅提升。等这批伊尔 - 78 用到一定年限,咱们的运油 - 20 产能也上来了,到时候就能全面替换,现在相当于打了个时间差。 所以说这不是捡便宜,是精准判断需求后的务实选择。既考虑了当下的急需,又兼顾了长远的发展,还能和俄罗斯形成互利合作,确实是一步考虑周全的好棋。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