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康熙娶了年仅12岁的赫舍里氏。不料,洞房时已经等不及的赫舍里氏自己扯

文山史纪 2025-10-21 13:04:09

1665年,康熙娶了年仅12岁的赫舍里氏。不料,洞房时已经等不及的赫舍里氏自己扯下了盖头。康熙当场愣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不停歇。 这要先从当时的朝堂形势说起,那年康熙才 12 岁,虽然当了 4 年皇帝,可实权攥在四个辅政大臣手里,其中鳌拜最霸道,结党营私不说,连康熙的话都敢不听。 孝庄太皇太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找个靠山制衡鳌拜,思来想去盯上了首辅大臣索尼。索尼是三朝元老,家族势力大,可年纪大了不愿掺和纷争,孝庄就想出联姻的法子 —— 把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嫁给康熙,这样索尼一家就成了皇室的自己人,不得不帮康熙说话。 赫舍里氏当时不是 12 岁,史料明确记着她生于顺治十年(1653 年),嫁的时候虚岁 13,比康熙还大一岁。 这年纪在清朝贵族里不算稀奇,满洲人向来早婚,男子十三四岁、女子十二三岁成亲很常见,一来是为了早点生儿育女延续香火,二来贵族联姻讲究 “赶早不赶晚”,早点绑定关系才稳当。 赫舍里氏能被选中,不只是因为她是索尼的孙女,还因为她的父亲噶布喇是领侍卫内大臣,手握宫廷护卫权,这层关系对防备鳌拜很重要。 大婚典礼办得格外隆重,九月初八那天,从凌晨的册立仪式到下午的合卺宴,全按最高礼制来。康熙虽小,却全程绷着劲,按规矩先去给孝庄和嫡母谢恩,再到太和殿接受百官道贺,一点不含糊。 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满朝文武都明白,这场婚礼是皇室和索尼家族的 “结盟宣言”。婚后第二天,赫舍里氏就跟着康熙去给孝庄请安,礼数周全,看得出她从小就被教得懂规矩、识大体,知道自己这个皇后不只是皇帝的妻子,更是家族和皇室之间的纽带。 您说的 “洞房扯盖头” 没史料依据,但康熙 “愣住” 倒能从真实情境里琢磨出缘由。首先,这孩子从小在宫廷里处处小心,面对鳌拜的跋扈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如今突然多了个 “自己人”,还是能帮他掌权的索尼家族的代表,心里肯定又激动又茫然。 其次,赫舍里氏的身份太特殊,她不是普通的秀女,是能让他在朝堂上腰杆变硬的 “助力”,康熙盯着她,其实是在看自己未来的依靠。 再者,两人都是半大孩子,康熙 12 岁、赫舍里氏 13 岁,突然要一起过日子,面对这个要陪自己对抗权臣的 “妻子”,难免会有些手足无措,那种愣住的反应,更像是少年人面对重大人生转折的本能反应。 婚后的日子,两人倒真处得不错。史料里说他们 “恩爱甜蜜”,不是空话。赫舍里氏很能干,把后宫打理得妥妥帖帖,从不让康熙为内事发愁,让他能专心对付鳌拜。 康熙也真把她当亲人,康熙十一年赫舍里氏在京生病,当时康熙正陪着孝庄在遵化疗养,一听消息立马骑马赶回来,直到她病好才回去。这种感情不只是政治联姻的客套,是少年夫妻在患难里熬出来的真情。 康熙八年,赫舍里氏生下第一个儿子承祜,那会康熙刚除掉鳌拜,亲掌大权,正是最顺心的时候,对这个嫡长子宝贝得不行。可惜承祜四岁就夭折了,赫舍里氏哭得死去活来,身体也垮了,康熙心疼她,更是天天陪着开导,夫妻感情反倒更深了。 后来赫舍里氏怀了第二个儿子胤礽,康熙特意让人挖了 “喜坑”,放了金银八宝和筷子,盼着母子平安,可没想到生胤礽的时候难产,孩子生下来没几个时辰,赫舍里氏就没了,才 22 岁。 康熙那回是真崩不住了,史料里记着他 “悲喜交加”,一边是得嫡子的高兴,一边是丧妻的痛苦。 他亲自把赫舍里氏的棺木送到巩华城,之后三年里去祭奠了 80 多次,连除夕前一天都要去守着,这份情谊在帝王里少见得很。后来他立胤礽为太子,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这是赫舍里氏用命换来的孩子,是对她的念想。 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带着政治目的,可没耽误两人生出真感情。赫舍里氏当了 9 年皇后,陪着康熙从受鳌拜欺负的少年天子,变成能独掌大权的君主,她的家族也确实帮了大忙 —— 索尼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支持康熙亲政,索尼的儿子索额图更是直接帮康熙策划擒鳌拜的计谋。 要是没有这场联姻,康熙能不能那么顺利除掉鳌拜、站稳脚跟,还真不好说。 所以回头看,康熙当年就算真的 “愣住”,也不是因为什么扯盖头的小动作,而是因为眼前这个女孩,承载着他亲政掌权的希望,关乎着大清的未来。 这场看似早慧的婚姻,说到底是少年天子在权力博弈里的第一步棋,只不过没想到,这步棋不仅帮他赢了权力,还让他收获了一段真心实意的感情。

0 阅读:0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