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确实想与中国脱钩,但华盛顿的如意算盘是让中国配合他们有序脱钩,所以他们提出所谓“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对华战略。 即有求于中方时就要求我们合作,比如配合他们重建稀土生产链;在有优势的领域就脱钩断供、封锁制裁,比如在半导体领域对我们“卡脖子”。 谢锋副部长那句“既要坏事做绝,还想好处占尽”算是点透了本质,这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买卖。 就拿稀土来说,美国80%以上的稀土元素都得靠进口,而中国长期握着全球稀土高端精炼的核心技术,16种稀土元素分离提纯要做到“四个九”甚至“六个九”的纯度,得靠几十年积累的工艺和精密控制,这可不是随便建个工厂就能追上的。 可华盛顿一边明着找中国要稳定供应,毕竟他们的F-35战机磁体、电动车电机都离不了高纯度稀土,另一边又偷偷砸钱搞“去中国化”,和澳大利亚签了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想打造“澳开采-美加工”的供应链。 结果呢?雷声大雨点小,澳大利亚的精炼厂要到2027年初才可能投产,美企Lynas在德州的工厂更是要拖到2028年才能商业化运营,最讽刺的是,美国最大稀土企业MPMaterials挖出来的精矿,至今还有92%得运到中国加工,因为自己根本没能力做高纯度分离。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2025年10月直接出台新规,把萃取槽、烧结炉这些关键设备全禁了出口,含0.1%以上中国稀土成分的产品再出口还得中方审批,等于直接卡住了他们的脖子,想建产业链?先解决没设备没工艺的难题再说。 半导体领域更能看出这套战略的虚伪,美国仗着技术优势,把“对抗”玩得飞起,又是出台芯片法案砸钱,又是搞出口管制,连60GHz以上的示波器都禁运到中国,摆明了想卡死中国高端芯片的路。 可他们自己重建产业链的节奏,却把“执行力差”四个字写得明明白白。 台积电那两个耗资400亿美元的亚利桑那工厂,原计划2024年投产第一座,结果因为缺熟练工人、成本飙升,硬生生拖到2025年上半年才有望量产4纳米芯片,第二座更夸张,直接从2026年推到了2027年甚至2028年,连生产哪种芯片都没定下来,把时间表拖成了“期货”。 英特尔拿了美国政府111亿美元的扶持,其中89亿还是从拨款改成了股权投资,相当于政府成了持股近10%的大股东,可即便这样,它的代工业务还是没吸引到多少客户,只能靠软银追加20亿美元投资救场。 反观中国这边,根本没闲工夫看他们演戏,闷头补产业链短板的节奏快得很。 中芯国际2024年一年就销售了802万片晶圆,同比增长36.7%,营收涨了近三成,8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快摸到95万片了,虽然高端制程还在追赶,但在22/28nm这些主流制程上已经站稳了脚跟。 更惊喜的是深圳湾芯展上那些突破,新凯来旗下公司直接拿出了90GHz的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性能比之前提升500%,把美国的禁运线远远甩在身后,要知道之前国内科研机构连20GHz以上的设备都难拿到。 他们还发布了国产EDA软件,性能比行业标杆还提升30%,能让工程师在国产系统上完成全流程设计,这可是被欧美垄断了几十年的“芯片设计大脑”。 这些突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企业和科研团队实打实拼出来的,对比美国那种“拨款变投资”的折腾,谁的效率高一目了然。 就连美国引以为傲的新能源领域,也藏着依赖中国的暗线,通用汽车一边喊着“本土化供应”,一边乖乖找宁德时代采购磷酸铁锂电池,就因为自家合资工厂的产能两年内跟不上,要是不买中国电池,新款雪佛兰BoltEV根本没法投产,哪怕要交进口关税也得认。 这就是现实,中国在动力电池、光伏组件这些领域早形成了全产业链优势,美国想重建产能,光建厂、培训工人就得花好几年,等他们建起来,中国说不定又在固态电池、钙钛矿光伏这些新技术上领跑了。 美国总想着把脱钩的节奏握在自己手里,需要的时候就喊“合作”,有优势了就搞“对抗”,可他们忘了产业链重建不是搭积木,是需要技术、人才、时间全方位配合的系统工程。 他们的法案改来改去,企业光等着补贴不干活,盟友也各有算盘,澳大利亚的稀土矿挖出来还得找中国技术,韩国芯片企业偷偷给中国出口设备,毕竟赚钱的生意没人愿意真放弃。 而中国这边已经看清了,脱钩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所以一边加快补短板,一边在稀土、设备出口这些关键节点上精准发力,不给他们从容布局的机会。 这场产业链的较量,本质就是时间赛跑,美国想靠双标战术争取时间,可自己的执行力拖了后腿;中国不抱任何幻想,闷头按自己的节奏往前冲。 从台积电的工厂延期到中芯国际的产能飙升,从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到中国EDA软件突破,这些细节早就说明白了,谁能抢在前面树立优势,答案越来越清晰。 既然他们已经撕破脸,那咱们就没必要客气,在能卡位的地方绝不手软,毕竟战场上从来不是靠嘴皮子赢,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技术和产能说话。
美国会用多长时间解决稀土提纯技术?
【1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