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又宣布了! 据财联社10月22日电,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将在一些战略领域引入“欧洲制造”的公共采购标准;加大对汽车和电池等战略性产业的支持力度。 冯德莱恩口中的“欧洲制造”标准,本质是一套带着明确倾向的筛选规则。 从欧盟5月公布的可再生能源招标细则就能看出门道,光伏、风电等领域的核心组件来源被悄悄设限,只要某国供应份额达到一定比例,就会触发“弹性条款”,实质上把非欧企业挡在门外。 欧盟公共采购这块盘子不小,差不多占了整个地区GDP的七分之一,想靠这部分需求拉动本土产业,算盘打得很响。 但这份雄心刚喊出来,就被自家的政策执行乱象泼了冷水。 作为《净零工业法案》的核心融资工具,欧洲氢能银行本应是标杆项目,结果第二轮拍卖里,超过四分之一的资金因为企业撤资没花出去。 最大的补贴获得者直接放弃资金,原因是关键的氢气管道建设要推迟到2032年,根本赶不上欧盟要求的2030年运营时限。 德国更干脆,直接取消了3.5亿欧元的可再生氢招标,因为规则设计得太死板,已经拿过其他补贴的企业根本没法参与。 连自家的融资工具都跑不起来,所谓的“本土制造目标”更像是空中楼阁。 企业端的困境更直白,直接暴露了欧洲制造的真实家底。 被寄予厚望的瑞典电池企业Northvolt,今年3月还是没能撑过去,成了欧洲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 这家被称为“欧洲宁德时代”的公司,累计烧了150亿美元融资,背后有大众、宝马这些巨头站台,还有欧盟的政策补贴,可最终实际产能连计划的零头都不到。 问题出在哪?选址选在北极圈附近,极寒天气不仅推高物流成本,还让招来的工人难以适应,生产效能低得可怜。 另外,工厂六成设备都来自中国,却因为“技术主权焦虑”拒绝中方调试,导致生产线迟迟无法正常运转。 对比中国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欧洲制造的短板更明显。 宁德时代通过自己控股锂矿,把电池成本压到了每千瓦时50美元以下,而Northvolt因为原材料八成依赖进口,成本直接飙到120美元。 良品率更是天差地别,中国企业能稳定在95%以上,Northvolt却连80%都达不到,产品还出现过低温故障。 这样的产品自然留不住客户,宝马去年就取消了20亿美元订单,转投三星SDI,这成了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内部的步调不一则让这份“欧洲制造”标准成了“纸上画饼”。 就拿1500亿欧元的国防贷款计划来说,法国一直咬着“超过六成的零部件得是欧洲或者少数伙伴国生产的”,想借机扶持本土军工企业。 可德国、荷兰这些国家不乐意,不愿共同承担债务,更担心限制太死影响供应链弹性。 争执的结果是,计划虽然5月获批了,但具体执行细则至今没谈拢。 成员国早就开始“各自突围”,挪威刚宣布从英国买5艘护卫舰,波兰放弃美国战机,转而采购韩国的坦克和火炮,连欧盟自己人都不买“欧洲制造”的账。 对外的强硬限制,反而把自己逼到了墙角。今年6月,欧盟借着《国际采购工具》,直接不让中国企业参与500万欧元以上的医疗器械采购,还规定中标产品里“中国产比例”不能超过一半。 要知道,欧盟医疗器械的公共采购占了行业营收的三分之二,这一下就断了不少中国企业的路。 但反制来得很快,中国7月就把电池正极材料制备等技术纳入出口限制,而这正是欧洲电池产业最缺的环节。原本想卡别人脖子,结果先卡住了自己,这种博弈没有赢家。 军工领域的产能短板更藏不住。德国一直在吹IRIS-T防空系统多先进,可现在年产量才4套,就算扩产到10套,也远远不够保护国内大城市。 “台风”战斗机的产能同样拉胯,现在一年最多造14架,计划到2028年才可能提到30架,这还赶不上美国F-35产能的零头。 核心的问题还是技术空心化,欧洲能造战机坦克的壳子,但核心芯片、隐形涂料这些关键部件,还是得靠美国供应,所谓的“自主”不过是组装层面的假象。 说到底,冯德莱恩的宣布更像一场“以时间换空间”的豪赌,想用贸易限制为本土产业争取成长时间,用公共资金弥补市场短板。 但Northvolt的破产、氢能银行的遇冷已经说明,产业竞争力从来不是靠“保护”就能培育的。 中国在电池领域的专利占比已经达到47%,欧洲却从2010年的28%跌到了2024年的12%,技术代差不是靠政策壁垒就能抹平的。 欧洲的自主不是缺决心,是缺把决心落地的产业基础和内部共识。筑墙容易,可墙里没有能打的产业,最终只会困住自己。 信息:2025-10-22 16:29·财联社官方账号 财联社10月22日电,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
欧盟果然扛不住了,一个电话打到北京,让中国给欧洲27国一个面子。中美大博
【5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