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教授再次语出惊人!他说:“喜欢权力的领导,一般不会重用能力强的人,也不会重用老实能干的人。因为,能力太强是威胁,老实能干是棋子,重用这两种人,相当于自毁长城。权力的本质就是,排除异己。保障自己的地位与尊严,维护自己的金钱与待遇,强迫别人对你的无条件服从。拥有权力,并不代表就高人一等,但一定能享受特权。在传统社会,权力支配一切,覆盖一切,规定一切!”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越是往上走,领导越不愿意提拔能力强的人。能力强的人是“威胁”:他们像一柄锋芒毕露的剑。领导既怕被刺伤,更怕有朝一日剑鞘困不住剑。 —— 说白了,这就是“权术版”的职场避坑指南。老王一句话把窗户纸捅破:在有些人眼里,能力不是生产力,是“破坏力”;老实不是美德,是“好使唤”。你想靠才华横扫千军?人家怕你连桌子一起掀;你想靠踏实岁月静好?人家把你当免费劳动力,连加班费都省。 先别急着拍桌子,翻翻历史,到处都是“活教材”。战国时的白起,战神级别,长平一战坑杀四十万,功劳大到天花板,结果呢?秦王一句“赐死”,连辩白的机会都不给。为啥?功劳太大,粉丝太多,万一调转枪口吃自己,咋办?干脆,一剑封喉,永绝后患。再看汉朝的周亚夫,细柳阅兵把皇帝都震了,业务能力刚刚的,最后却被安个“谋反”罪名,活活饿死。说到底,不是他们不够优秀,是优秀到让老板睡不着。 职场里,这种“白起式尴尬”天天在上演。你熬夜把项目干到90分,领导拍拍你的肩:“小伙子,能力不错,再练练。”转头却把肥差给了那个70分却“会来事”的同事。你气得想掀桌,其实人家算盘珠子拨得精:项目干得太漂亮,万一哪天你抢了我的聚光灯,我这些年“稳”字招牌往哪放?于是,能力强的你被“高高挂起”——给个听起来很牛的头衔,实则没实权、没资源,连开会都坐角落里。你想跳槽?可以,但行业圈子小,领导一句“年轻人还需要沉淀”,就能让你简历石沉大海。 老实人这边,也别偷着乐。你以为“踏踏实实”是护身符?在有些人眼里,这是“软柿子”的代名词。脏活累活,先扔给你;升职加薪,先“稳一稳”。你加班到凌晨,领导在朋友圈晒“团队拼搏”,配图里却连你的影子都没有。你想理论?人家一句“能者多劳”就把你噎回去。更惨的是,一旦出事,你就是“背锅侠”——谁让你老实,不会辩解,不会甩锅,更不会拍桌子说“不”。 说到底,这就是权力游戏的“潜规则”:能力太强,怕被“反噬”;太老实,怕被“拖累”。领导最爱的,是那条“安全区间”——能力够用,却掀不起风浪;性格圆滑,却造不出反骨。于是,职场里出现一种怪现象:干活最多的,永远升得最慢;会写PPT的,比会做项目的更吃香;能喝酒的,比能写代码的更快升职。你气得吐血,人家却告诉你:“这就是现实。” 但别急着绝望。历史也给了“破局”答案:要么学张良,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远离权力漩涡;要么学诸葛亮,把“忠诚”写进DNA,让老板放心到把家底都交给你;要么学王阳明,把心学修炼成“职场防弹衣”,能力再强,也不锋芒毕露,而是把锋芒藏进“忠诚”里。说白了,能力是把双刃剑,你得学会自己装剑鞘——该收收,该藏藏,该亮剑时再亮剑。否则,剑光太亮,先晃瞎的,可能就是你自己。 写到这里,想起一位老前辈的话:“职场不是考场,是战场。考场拼分数,战场拼生存。”你想活下去,就得学会在“能力”与“忠诚”之间找平衡,在“锋利”与“圆滑”之间找空间。不然,再锋利的剑,也抵不过一句“此人不可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老实人如何成为一个狠人?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