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了!” 广东东莞,一男子花 30 元找一女子进行卖淫服务。 可谁能想到,在此过程中,两人被前来巡查的民警逮了个正着。 更让男子崩溃的是,对方竟已患艾滋病长达 6 年。 网友:“不管男女,都得洁身自好啊!” 2025 年 9 月 12 日 22 时许,东莞警方在 “秋风” 专项治安巡查中,突击检查了城中村一处出租屋。 门被推开时,42 岁的陆某与 38 岁的王某正进行性交易,床头柜上放着三张 10 元纸币。 民警当场查获未拆封的避孕套和王某的手机,交易记录显示她当晚已接客 2 人,陆某是第 3 位。 两人被立即带回派出所,按流程开展身份核查与健康筛查。 9 月 13 日清晨,筛查结果打破了审讯室的平静。 王某的艾滋病毒检测呈阳性,进一步的病毒载量检测显示,其体内病毒活跃,明显长期未规范服药。 民警调取疾控档案发现,王某早在 2019 年 8 月就已确诊,当时签署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告知书》,明确知晓需避免无保护性行为并定期治疗。 当民警将 “患病 6 年” 的结果告知陆某时,他突然用头撞向桌面,嘶吼着质问:“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陆某的崩溃并非没有缘由。 他坦言交易时未采取保护措施,只因王某说 “自己很干净”,且 30 元的低价让他放松了警惕。 9 月 13 日中午,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赶到派出所,为陆某紧急开展暴露后阻断治疗。 医生明确告知,阻断药需连续服用 28 天,且需在暴露后 3 个月、6 个月进行两次抗体检测,才能最终确认是否感染。 陆某颤抖着接过药盒,反复询问 “成功率多少”,得到 “规范服药成功率超 99%” 的答复后,才勉强平静下来。 王某的供述揭开了更惊人的事实。 她承认 2020 年从电子厂离职后,便靠卖淫谋生,知道自己患病却刻意隐瞒,“说了就没人敢找我了”。 她通常在城中村流动接客,每次收费 30 至 50 元,瞄准的正是陆某这样图便宜的务工人员。 警方核查其手机支付记录,2025 年以来的交易流水达 46 笔,涉及金额 1840 元,而更早的记录已被她删除。 结合她的活动轨迹,疾控中心立即启动密切接触者追踪,这正是《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 年)》中明确的 “快速响应机制”。 法律的裁决于 10 月 18 日作出。 鉴于她到案后如实供述全部犯罪事实,具有坦白情节,最终以传播性病罪判处其有期徒刑 10 个月,并处罚金 2000 元。 同日,陆某因嫖娼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处以 10 日拘留、500 元罚款,拘留期间完成了艾滋病防治专题教育。 10 月 22 日,事件有了最新进展。 工作人员解释,这得益于及时的阻断干预和部分接触者采取了保护措施,但仍需对其中 5 人随访至 6 个月后。 陆某在 10 月 20 日完成首次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他在复查时说:“每天都在盼结果,再也不敢犯糊涂了。 ” 案件已推动当地开展专项行动。 10 月 20 日起,东莞警方联合疾控部门启动 “城中村防艾反诈” 专项整治,在陆某务工的工业园区及周边区域,张贴了 200 余张普法海报。 海报重点解读传播性病罪的法律后果,还附有艾滋病检测点地址和 24 小时阻断咨询电话。 这一举措精准契合了国家规划中 “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用工单位开展警示性教育” 的要求。 专项行动中还发现了新问题。 民警在排查中查获 3 台伪装成充电器的偷拍设备,均为涉黄人员用于敲诈的工具,目前已立案侦查。 疾控人员则在城中村发放了 1000 余盒安全套,现场讲解正确使用方法,“提高重点人群防护意识是阻断传播的关键”。 案件背后的现实警示尤为深刻。 王某并非无劳动能力,她在电子厂工作时月薪 4000 元,却因 “嫌辛苦” 走上歪路。 陆某月薪近 8000 元,却因一时贪念陷入感染风险。 正如办案民警在普法宣传中所说:“30 元买不来便宜,只会买来风险和处罚。 ” 这与国家规划中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的理念形成了鲜明对照。 10 月 22 日,王某已被送往监狱服刑,陆某仍在按时服用阻断药,每周都会向疾控中心汇报身体状况。 东莞警方透露,“秋风” 专项行动将持续至 11 月底,已查处涉黄案件 17 起,开展防艾宣传进企业活动 9 场。 这场由 30 元引发的风波,最终以法律的严惩和防控的跟进画上阶段性句号。 它用真实的教训证明,艾滋病防治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规划部署,更离不开每个人的自律自觉。 那些试图逾越法律与道德底线的人,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而洁身自好,永远是最可靠的自我保护。 信源:公安部派出督导组督办广东东莞部分场所涉黄问题査处整治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天塌了!” 广东东莞,一男子花30元找一女子进行卖淫服务。 可谁能想到
高干评世界
2025-10-22 19:44: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