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达成一致,赢麻了。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达成一致,赢麻了。 这哪是简单的合作?简直是给哈萨克斯坦的经济装了双引擎!2025年4月王毅外长和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努尔特列乌的战略对话一结束,两国224个投资项目就加速推进,总金额飙到664亿美元,涉及能源、制造、数字经济好几个命脉领域 。要知道哈萨克斯坦之前能源出口卡脖子得厉害,每天超百万桶原油都得借道俄罗斯的管道往欧洲运,一旦那边有风吹草动,自己的收入就跟着抖。现在跟中国敲定原油管道扩容,等于给自己的石油找了个稳当的“下家”,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你觉得小国搞能源出口多元化,最难的是找市场还是建渠道? 能源合作早不是只卖原料的老套路了,哈萨克斯坦这回算把“产业链升级”玩明白了。8月底刚并网发电的赫罗姆陶风电场,中国电建提前100天就干完了活儿,24台风机一转,每年能发509吉瓦时电,够几十万家庭用,还能少排50万吨二氧化碳。更妙的是这项目用的是EPC+F模式,从设计、施工到融资全打包,而且全程用人民币结算,等于绕开了美元波动的坑,哈萨克斯坦铝业公司作为业主,成本直接降了一截 。项目还特意让本地企业中标六个标段,培训出一批新能源工程师,光就业岗位就给了400多个,这才是真的“建一个项目,活一方人”! 这种“技术+资金+就业”的合作模式,比单纯给钱实在多了吧? 交通上的突破更让哈萨克斯坦捡了个大便宜。2025年3月新的国际道路运输协定生效后,以前只能走固定线路的货车,现在能搞全域运输甚至过境运输了,证件互认、税收互免全安排上。波兰之前卡中欧班列的时候,哈萨克斯坦立马跟中国签了跨里海运输路线协议,承诺运力翻倍,一下子成了中欧物流的“黄金中转站”。霍尔果斯口岸第一季度出入境人员就飙到28万,同� ��涨30%,这人流背后全是商机啊 ! 你说这算不算“把地理位置变成赚钱优势”? 更长远的好处藏在产业和民生里。比亚迪、长安这些中国车企直接在阿拉木图建了多品牌工厂,能造三大品牌汽车,一下子给当地添了3600个工作岗位,连零部件、售后这些配套产业都被带动起来了。奇姆肯特炼油厂经中国改造后,哈萨克斯坦不光实现了高品质燃料自给,还能往周边国家出口汽油,这等于把“原料出口国”的帽子摘了一半 。陕西爱菊粮油搞的“订单农业”更实在,当地农民种的粮食不愁卖,收入稳了不少,这种合作才真能落到老百姓饭碗里。 哈萨克斯坦的“赢”,本质是选对了合作方向。它没抱着“资源饭”吃到老,反而借着中国的资金和技术搞转型,既避开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又把基础设施和产业链补起来了。2024年中国对哈直接投资超11.9亿美元,这些钱没砸在虚头巴脑的项目上,全用在了能长久造血的领域 。 这跟那些只靠卖资源的国家比,格局一下就拉开了。 所谓“赢麻了”,从来不是靠一次协议占便宜,而是靠长期合作把自己的实力提上去。哈萨克斯坦抓住了中国的发展机遇,又用自己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做交换,这种平等互利的合作,才是真的能长久的好生意。 那些觉得“合作就是谁吃亏”的人,根本没看懂这里面的门道。 合作不是单方面的施舍,是各自发挥优势的共赢。哈萨克斯坦的资源有了出路,中国的技术和产能有了市场,这种互补性的合作,远比零和博弈靠谱。 这或许就是“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最实在的体现——不是喊口号,是真金白银地一起变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糊涂啊!没能早点发现他卖的从来不是杂牌!
【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