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0月17日报道,河南郑州一老人收破烂时,捡了2瓶没有包装的液体,打开后还能闻到酒味,老人以为是白酒,就喝了半斤多,结果人很快晕了过去!送往医院后,医生发现那是酒精型的防冻液,由于国内没有特效药,只能通过注射白酒解毒。 (信源:大象新闻——68岁大爷误食酒精防冻液中毒) 市面上的防冻液分两种,一种是乙二醇型,一种是酒精型(乙醇型)。 乙二醇型毒性极强,喝几口就可能肾衰竭;酒精型虽然主要成分是乙醇(跟白酒里的酒精一样),但添加了甲醇、缓蚀剂等有害物质,这些东西比乙醇毒得多,甲醇喝 10 毫升就会致盲,30 毫升就能致命,老人喝的半斤里,光甲醇含量就可能超标几十倍。 老人的遭遇太让人揪心了。当天他在小区垃圾桶旁捡到这两瓶没贴标签的透明液体,拧开盖子闻到一股酒味,以为是别人丢掉的散装白酒。 老人平时节俭惯了,舍不得扔,就坐在路边喝了起来,没一会儿就觉得头晕、恶心,后来直接栽倒在地上。 路过的邻居发现后,赶紧打了 120,送医时老人已经意识模糊,嘴里还在念叨 “这酒咋这么烈”。 医生检查后,一下子就判断出是酒精型防冻液中毒。 急诊科王医生说:“他身上有股特殊的甜味,这是防冻液里缓蚀剂的味道,加上抽血显示甲醇超标,基本就能确诊。” 可麻烦的是,国内目前没有针对甲醇中毒的特效药,只能用 “酒精竞争抑制法” 急救—— 给老人静脉注射稀释后的白酒,让乙醇先和身体里的酶结合,阻止甲醇分解成有毒的甲醛和甲酸。 这操作听着有点反常识,其实原理很简单:人体代谢酒精靠的是同一种酶,乙醇和甲醇会 “抢” 这种酶。 注射白酒后,乙醇先 “占满” 酶,甲醇就没法分解成剧毒物质,能慢慢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王医生说,老人送来时已经出现轻微失明症状,幸好注射白酒及时,加上透析治疗,才保住了性命,但后续还得观察肝肾功能,避免留下后遗症。 这事里藏着两个大隐患,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一个是 “散装液体别乱捡”。现在有些人丢危险物品时不处理,像防冻液、清洁剂、工业酒精这些,常被装在饮料瓶、酒瓶里丢弃,光靠气味和颜色根本分辨不出来。 之前就有新闻,有人把农药装在矿泉水瓶里,被孩子误喝;还有人捡了 “散装酱油”,结果是工业用盐溶液。 第二个是 “老人节俭要提醒”。很多老人习惯捡废品补贴家用,遇到看着 “有用” 的东西就舍不得丢,却不知道里面藏着危险。 郑州这位老人平时就靠收破烂赚点零花钱,家人劝过他别捡不明物品,可他总说 “浪费可惜”,这次差点出了大事。家人现在后悔得不行:“早知道这样,说啥也不让他再捡了。” 医生还特别提醒,要是真有人误喝了不明液体,别慌,先做这两步: 第一,赶紧催吐,减少毒素吸收; 第二,带上喝剩的液体或包装,让医生能快速判断成分,别像郑州老人这样,连喝的是啥都不知道,耽误了急救时间。 另外,家里的防冻液、清洁剂这些,一定要放在孩子和老人够不到的地方,最好贴上个醒目的 “有毒” 标签。 网友们看完这事,都在替老人揪心:“太危险了,幸好救过来了”“以后看到没包装的液体,再像酒也不能碰”“得跟家里老人好好说说,别捡这些不明东西”。 确实,节俭是好事,但安全更重要,万一因为捡个 “废品” 丢了命,实在太不值了。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没有老人喜欢捡废品?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劝他们注意安全?如果发现有人误喝不明液体,你知道该怎么急救吗?评论区聊聊,把这些安全知识分享给更多人,别让类似的危险再发生!
2025年10月17日,郑州68岁赵老汉收废品时,捡到两瓶无标签透明液体,闻有酒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