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有一明白人张亚中,中国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他想到了,他说:大陆对台的军演到底是针对台湾呢,还是针对美国? 大家最近都看到了,解放军频繁在台湾附近进行大动作,各型战机、军舰轮番上线,海上和天上的气氛都变得紧张。 当山东舰编队劈波斩浪驶入巴士海峡时,台北的军事观察家们还在争论"解放军会不会攻占淡水河口"。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场代号"海峡雷霆-2025A"的演习,早在三个月前就完成了对美军第七舰队的"死亡倒计时"。 演习中最耐人寻味的细节,是火箭军某旅在台岛以东300公里处试射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这种导弹末端突防速度超过10马赫,专门针对美军航母的宙斯盾系统设计。 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思维,与战国时期孙膑"围魏救赵"的智慧如出一辙。当年齐军直攻魏国都城,迫使庞涓回援,在桂陵设伏大破魏军。 如今解放军将战场外推至第二岛链,正是要复制这种"以攻代守"的战略精髓。当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在菲律宾海逡巡不前时,山东舰编队正在其必经之路上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单日起降架次比美军F/A-18多出20%。 民进党当局最近有点"精神分裂"。嘴上喊着"抗中保台",手里却忙着给美军开放太平岛雷达站。这种"倚美谋独"的戏码,在张亚中看来不过是"温水煮青蛙"的现代版。 他翻出2023年的数据:台当局对美军购支出同比增加47%,但同期岛内半导体产业投资下降23%。这种"以武拒统"的疯狂,正在把台湾推向深渊。 最典型的案例发生在2025年4月。当解放军在台海中线演练区域拒止时,台北突然宣布采购美制"海马斯"火箭炮。 结果五角大楼开出的价码堪称"趁火打劫",每套系统售价12亿美元,是美军自用价格的3倍。更讽刺的是,这批武器还没上岛,解放军电子侦察船就锁定了其部署位置。台军内部人士透露:"这些火箭炮的坐标,现在成了解放军导弹的活靶子。" 这种"割肉饲虎"的荒诞,在岛内引发连锁反应。高雄港的货轮开始绕行巴士海峡,台积电的芯片运输船被迫改道。 台湾《商业周刊》算了一笔账:仅物流成本增加,就让全年GDP缩水0.8%。张亚中在政论节目中痛心疾首:"他们以为抱住美国大腿就能高枕无忧,却不知道自己正被绑在火药桶上。" 对比十年前的南海对峙,美军航母还能在解放军舰艇100公里外耀武扬威。如今山东舰的歼-15舰载机挂载鹰击-21反舰导弹,射程直达400公里。 更致命的是055大驱搭载的海基反导系统,能同时拦截12枚来袭导弹。台海军退役中将兰宁利在回忆录中写道:"看着解放军舰载无人机群掠过旗舰甲板,就像被死神用梳子梳过头一样。" 这种威慑力的提升,源于中国军工体系的"饱和式研发"。2025年珠海航展上亮相的"玄鸟"第六代战机验证机,已具备在航母起降能力。 与此同时,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完成百万次测试,其可靠性超过美国尼米兹级航母。军事观察家发现,解放军演练科目出现新变化:不再单纯追求"绕岛次数",而是重点检验"区域控制"能力。就像围棋高手不再数子争地,而是直接围杀对手大龙。 张亚中在分析台海局势时,总爱提起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当时中国水师用200艘宝船控制南海,不是为了殖民扩张,而是维护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这种"以商护疆"的智慧,在当代演变为"以经促统"的战略布局。 看看现在的台海经济版图:2025年两岸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半导体出口占比达68%。 但民进党当局却反其道而行之,配合美国推动"去中国化"产业链。结果适得其反——台积电在美国建厂后良品率暴跌,岛内半导体设备商集体陷入寒冬。张亚中痛批:"他们把台湾的科技命脉,变成了美国政治博弈的筹码。" 面对台海困局,张亚中提出"三不原则":不主动挑衅、不承诺放弃武力、不惧任何威胁。这种务实态度,与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合纵连横策略异曲同工。 他建议大陆采取"经济融合+军事威慑"组合拳:一方面扩大ECFA受惠范围,另一方面持续开展针对性军演。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上回望,台海局势已进入"读秒阶段"。解放军福建舰即将形成战斗力,第六代战机开始量产,而台湾民进党当局还在做着"倚美谋独"的春秋大梦。 张亚中在最新访谈中警告:"2028年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如果台湾当局继续执迷不悟,等待他们的将是历史性的清算。" 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从郑和七下西洋到东风快递全球到达,中国始终在用智慧守护和平。张亚中的洞见提醒我们:看待台海问题不能只看表象,更要看清大国博弈的底层逻辑。 当台湾当局还在玩"挟洋自重"的危险游戏时,大陆早已布下"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胜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区聊聊吧。
不救!这次必须硬气到底,让菲律宾彻底看清:中国绝不当‘冤大头’!菲律宾在南海搞事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