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飞行员跳伞后就不能射杀?即使在战场杀红了眼,也不能杀飞行员,因为日本试过了,

经略简料 2025-10-20 11:49:47

为何飞行员跳伞后就不能射杀?即使在战场杀红了眼,也不能杀飞行员,因为日本试过了,压根承担不起后果! 在毁灭是唯一目标的战争里,居然会有一条看似“妇人之仁”的规矩:不能朝着天上正在飘落的飞行员开枪。这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它绝不只是一纸空文,而是一条决定战争形态和人类文明的“底线”。 二战时的日本就狠狠地试探了这条线,结果证明,跨越它的后果,是自己根本无法承受的。 此条规矩并非凭空而生。它是一步步从战场上不成文的习惯,慢慢变成白纸黑字的国际法的。 最早在1907年的《海牙公约》里,大家就定下了一个基本盘:只要是失去了战斗能力的人,就应该受到保护,不能再打了。 到了1949年,《日内瓦公约》把这个原则说得更明白了,明确要求要人道地对待战俘。 但真正把场景聚焦到空中,是在1977年的补充条款里,那一次,国际社会直接把攻击跳伞飞行员的行为,钉死在了战争罪的耻辱柱上。可以说,这条“底线”的建立,就是人类试图给战争的失控踩下的一脚法律刹车。 战争本身并不能决定人性的走向,面对这条底线,怎么选,才真正分出了文明和野蛮。 1945年的父岛事件就是最极端的反面教材。美军飞行员跳伞之际,尚未落地之时,残暴的日军士兵竟端起枪、操起刀,对这些在空中无助飘荡之人发起了惨无人道的攻击。 更恐怖的是,他们甚至把俘虏的美国飞行员的肝脏挖出来煮了吃,而做出这种禽兽行径的动机,竟然只是为了所谓的“鼓舞士气”。 但在三年前的1942年,中国的江西上演了完全不同的一幕。杜立特空袭东京后,迫降在中国的美国飞行员们,遇到的是一群冒着生命危险的中国老百姓。 他们自己穷得叮当响,还随时可能被日军报复,却义无反顾地藏匿、救治了这些美国人。 一个是毫无人性的施暴者,一个是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拯救者。当敌人已经失去反抗能力,你选择做什么,就暴露了你到底是谁。 任何挑战这条底线的行为,都会付出惨痛代价,账单分两笔算:一笔是战场上的即时报复,另一笔是战后的正义审判。 父岛上的暴行彻底激怒了美军,仇恨的火焰直接转化为更猛烈的轰炸,席卷了东京、大阪乃至父岛本身。这种“血债血偿”的情绪,也成了后来美军考虑使用原子弹时,那复杂天平上的一块沉重砝码。 战争结束后,清算开始了。美国在关岛设立军事法庭,把父岛事件的责任人送上了审判席。指挥官立花芳夫等五名军官被判处绞刑。这件事,连同医生在法庭上承认解剖的记录,成了国际法教材里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 说到底,今天各个主权国家都选择遵守这条规则,并不是因为大家突然变得多仁慈,而是出于一种务实的恐惧:谁也不想打开那扇相互报复、循环仇杀的“地狱之门”。 日本的教训太深刻了。这条禁止射杀跳伞飞行员的规则,是防止战争滑向无底线屠杀深渊的最后一道防线。 它保护的不仅是天上的飞行员,更是地面上每一个参战的人,避免大家彻底沦为只知杀戮的野兽。这早已不是纸上谈兵的法律,而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根植于现代军事文明的共识。 信息来源:《即使在战场杀红了眼,也不能杀飞行员,第一个原因大多数人没想到》人民咨询

0 阅读:0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